English

在天府的苍穹反复吟唱

2009-05-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宏甲 我有话说

新中国的红领巾在这里腾升起崭新的含义,这是我们重建精神家园鲜血染红熠熠生辉的旗帜,是整个中国少年成长中永远的财富

映秀小学教师40多人,死难近半。活着的女教师为受伤学生止血包扎,男教师全部在废墟中扒人,先后救出90多人。苏成刚老师的妻子是映秀幼儿园老师,苏成刚一直在小学废墟中

抢救学生,那时没有一个老师顾得上另一处地方的亲人怎么样。到了晚上,没电没灯一片漆黑,只有余震连连,无法搜救。他摸黑去幼儿园,在废墟中一遍一遍喊:“晓庆!晓庆!你在哪里?”除了雨声,没有回应。他只好返回小学。夜里想起妻子的手机设在清晨7点响铃……明早7点,会不会响?天没亮,他就到幼儿园的废墟中去等待铃声……手机会被雨淋湿了不响吗?7点整,响了!熟悉的铃声,他发疯般冲向废墟,刨了1米多深,看到了……生离死别!他一下就坐在废墟上哭了。哭一阵,站起来,继续回小学的废墟搜救人。这时刻除了救他人,没有别的办法能够抵抗痛苦。

那时,他们身处震中也不知这场地震有多大,不知从映秀镇白流沟地下14公里处迸发出的巨大能量,只用了七八秒钟就到达地面,用80秒钟就在成都盆地的盆壁上撕开一道长216公里、宽45公里的大断裂,震中烈度达到11度。这场地震准确地应称之为“中国四川龙门口断裂带大地震”。处在断裂带周边的城镇无一例外都成了极重灾区,千山崩塌、城宇万仞、乡村荡灭。

红白镇就在这条大裂带旁边,红白中心学校三层教学楼和四层的教师宿舍全部塌成废墟,山体喷发出的山灰,裹挟着废墟上腾起的巨大浓尘遮天蔽日,有五六分钟完全看不见。之后天变黄了,山体汹涌地喷出黄尘……幸存的老师就是这时候――地震发生不到10分钟――开始到废墟中救人。

红白中心学校共734名学生,教职工61人,跑出来的师生200多人。小学生被安置在操场,高年级的照护低年级的。中学部师生全部上。几乎是赤手空拳,大梁弄不动。校外有个倒塌的报刊亭,去拆出钢管,用杠杆原理撬沉重的水泥板。地震爆发于下午2点28分04秒,24小时内余震次数达到惊人的2614次。他们就在余震频频中陆续扒出人来。那样的抢救,确实就是同灾难肉搏!

从小学部扒出100多人,中学部扒出60多人,抬到操场上,止血、包扎。没纱布,脱衣服撕成条当纱布。有家长来了,镇医院也来了医护人员,女生协助举着输液瓶。头被砸破的,腿断的,胳膊断的,血肉模糊的。用破木板作夹板。医生带来的绷带、纱布很快就用完了。

“用红领巾!”不知谁喊了一声。

学生们解下红领巾,红领巾接起来当止血带,连遇难学生的红领巾也被用上了。一代代少先队员都知道红领巾是烈士的鲜血染成,谁想到在这里,他们的红领巾都如此染上了鲜血。

当夜一片黑暗中,远处出现很多手电光柱,第一批救援人员来了:“救星来了!”是预备役官兵。第二批到达的是成都军区的官兵。道路已断,他们是爬过断路跑步进来的,可见速度非常快!

但从当夜11点钟开始,最悲痛的一幕出现,已经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学生因失血过多陆续死去,初中部有20多个学生在老师的怀里去世。大雨滂沱、苍天呜咽,雷电像炮火那样接连炸响。12点后,最后一位在操场上死去的初三女生叫郑小蕾,她的成绩是女生中第一名,本校唯一的德阳市三好学生。她的弟弟郑小鹏读初一,就在姐姐身旁看着姐姐死去。接着,又去抢救同学――那时即使一个中学生也只有抢救他人才能抵抗自己的痛苦。郑小鹏,后来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20个小英雄之一。

必须把严重受伤的学生送出去抢救,救援官兵用门板和拼起的木板做担架,6人抬送一个担架。凌晨一点,第一个担架上路。

初一学生王巍被救出来时看上去只有轻伤,那时轻伤的中学生也参加了抢救同学。王巍也去抬了两个同学,就没力气倒下了。他不知道自己已经严重内出血。他是被抬送出去的学生之一,后来在什邡市遇难者资料库里找到了他的名字。王巍没有被评为英雄。但在那个非常时刻,不仅是老师、救援者,还有多少“红领巾”,死去的和活着的,都是英雄啊!

新中国的红领巾在这里腾升起崭新的含义,这就是我们重建精神家园鲜血染红熠熠生辉的旗帜。它使我们泪流满面地体会它庄严的旋律,它是整个中国少年成长中永远的财富。

刘亚春校长宣布的一条校规如同宣誓:“从今以后,北川中学永远不许开除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只有一个不变的职责:教育教育再教育!”

北川县城被彻底摧毁。地震前,北川中学有2793 名学生。5 月13 日上午10 点,1100多名能徒步走出去的学生要紧急撤离,有的学生还想留下来救同学,但必须走!

老师、救援者站在一条转移通道上,组成一道人墙。看起来好像是站立送学生通过,其实是用人墙挡住身后堆放的尸体,不让孩子们看到那惨状。

我的采访一直在小心翼翼中进行。我已知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失去了妻儿,我从他似乎有点微笑的神态中,仍能看到他沉重的忧伤。而他告诉我,北川受条件限制,每年几千名学生中有可能从高考拼搏出去的不超过50人。现在成为孤儿的,残疾的……如果只为高考去拼搏,能拼出什么?这样“奋斗”没用。

“现在重建学校很重要,但怎么办好教育更重要!”刘校长说,“过去重视成才,现在我必须重视成人的问题。”刘亚春校长开始改变课程,请长虹技术人员来培训有关技术,开设舞蹈班、绘画班……他说,“必须对学生将来的生活道路负责。我们感到了校长的职责、教师的职责重于泰山。”

过去的学校,只剩下从废墟里扛出来的“四川省北川中学”这块校牌。当校长把校牌高高举起,全体师生眼里都噙满泪水,刘亚春校长宣布的一条校规如同宣誓:“从今以后,北川中学永远不许开除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学生有什么问题,我们只有一个不变的职责:教育教育再教育!”

地震迫使这位校长对教育进行了深刻反省,大灾之后他痛彻地看到应试教育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真正死角,不能再耗损学生的时间和成长。他的选择值得全国教育系统思考。

9月1日,温家宝总理来参加北川中学的开学典礼,看到22名坐在轮椅上的学生,总理逐个问候他们。之后学校鼓励他们,能用拐杖就不用轮椅,站起来就是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成就。

新学年,北川学子纷纷就读北川中学,学生增加到3076名,比过去还多。从教室到宿舍,到处可见激励人心的四字格言:敦品笃学、坚韧不怠、弘毅慎思、感恩祖国、忠诚敬业、尊师重道……蓝底白字,看起来宁静,却满载着热烈的情志。上肢残疾的学生伤口还没好,不能用假肢,就用嘴衔笔,用脚趾触动电脑键盘做作业。一个共识:“努力改变被人帮助的状况。”

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回报社会的空气弥漫着校园。很多同学想将来当医生护士,想考军校当“解放军”。我相信刘校长告诉我的:“地震毁掉了很多东西,但精神上也有了很多过去没有的东西。”

四川省东汽中学坐落在绵竹市汉旺镇,原是东方汽轮机厂的子弟学校。地震爆发,倒下来的钢筋水泥柱压在废墟上,听得见废墟下学生喊救命,但无法施救。约30分钟,东汽厂唯一的大吊车来了,大地震中最快到达救灾现场的这辆功勋吊车,是东汽厂老总何显富派来的。

绵延十里的东汽厂有7000多员工5000多家属,此时数不清的工人被压在废墟下……事后记者描述“十里东汽皆掩泣”。东汽厂老总却把唯一的大吊车派到了学校,无数工人涌来救援,其中很多并不是东汽学生的家长。此刻周德祥校长的女儿压在高三年级的废墟下,周校长指挥大吊车先去救高二学生,因为压在废墟下最多的是高二年级六个班的学生。高二共235人,最后只剩下70余人。

很多工人的手套在废墟上扒烂了,鲜血淋漓,揭不下来,于是烂手套外面套手套,扒烂了再套一双,有人先后套了五双手套。我该怎样来描述这里数不清的工人的手套!这些血染的手套同那些血染的红领巾,都应该永远陈列在未来四川大地震博物馆里,让全世界的瞻仰者看到。

今天回看当初,四川重灾地区10万平方公里,有36万伤员需要送到医院,近10万人重伤需要住院,受灾3500万人中有1200万人无家可归,且需尽快转移。幸存的狗不知疲倦不知危险地继续在废墟里吠叫着寻找主人,其声之凄,穿透雷雨。恐惧、寒冷、饥饿,布满了破灭家园的每一寸空气。四川受灾之重,超越我们曾经看到的程度!

一切地方,地震爆发后无一例外是“先救孩子!”典型如东方汽轮机厂,受灾最重死难最多的企业,天知道那时刻谁指挥企业老总把唯一的大吊车派到学校来救援!或许只能说,这是中国人爱护孩子渗透灵魂的潜质在指挥着他!

这种爱护孩子的资质,舔犊之情,在一切受灾地的中国人群中无处不在。无处不在的“先救孩子”,才使更加脆弱的学生在大灾难中被救的机会提高。

但是,灾难是巨大的。深刻的悲怆会渗透心魄浸入灵魂。

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怀下,应俄罗斯总统邀请,阿坝、绵阳、德阳等重灾区644名中小学生于7月17日飞往俄罗斯的海参崴、黑海和鄂木斯克州三地疗养。这是四川历史上组团规模最大、团员年龄最小的对外交流活动。最小的李思成来自安县茶坪小学,只有8岁。

飞机飞抵俄罗斯上空,同学们抑制不住激动,轮流到窗前欣赏,但只见机翼下的云海。重新坐下来,安县七年级学生李小双在发呆。老师问:“怎么啦?”小双一双眼睛很亮:“我感觉到了幸福正在慢慢靠近我。”

俄罗斯的蓝天、白云、河流,鲜花点点的草地,白桦林中的尖顶木屋……终于出现在机翼下。俄罗斯学生的欢迎像阳光那样洒满中国学生心扉。三周的出国疗养,梦一般度过。8月4日晚,中俄朋友手拉手来到草地,篝火燃起来,美丽的俄罗斯音乐和中国音乐交替奏响。最后是俄罗斯的离别音乐,中俄学生三五个一围抱在一起哭了。六年级的杜丽君眼睛哭肿了,回头还说男同学:“李顺万哭得更惨。”李顺万说:“我要在新学期考第一。”他们的疗养地叫“小鹰康复营”。我们已能从这些孩子的心灵中看到,他们如同重新长出羽毛的小鹰,渴望飞翔。

重灾区彭州和都江堰市的50名中小学生赴匈牙利疗养。离别时,50名中国学生齐唱:“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

灾后重建学校,由教育部组织清华、同济等9所大学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制定规划建筑设计导则,其中规定抗震级别一律比当地其他建筑高一个等级,即最高等级。蒋巨峰省长召开学校重建工作专题会议,详细部署,各级政府把重建学校摆在优先位置,如选址要优先选在交通便利、地形开阔、远离山体、基础安全可靠的地方。限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四川城乡差别、校际差别都很大。现在重灾区多在县乡,他们抓住重建机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难题将有很大改善。

我还看到,他们根据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来设计新学校。地震后的四川教育重建,将不仅是站起来,而且更会向前迈出很重要的一大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