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读书时间》开放录制现场再度力挽收视率

2004-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本报讯 近日,备受关注的央视《五日谈・读书时间》栏目又在悄悄“变脸”,主持人同作者的访谈现场从演播室搬到了读者中间,这是《读书时间》继2004年2月初制片人、主编、主持人全面换将大改版之后的又一次大动作。

6月5日,在北京朝阳区干面胡同世界知识出版社院内,一辆停靠着的中央电视台大

型电视转播车,表明如今的《读书时间》已经“出手不凡”。笑声和掌声不断从二楼的窗户中传出,在那里,160多位中学生正在同节目主持人刘畅、韩国青春写手可爱淘一起展开一场无拘无束的跨国青春对话――“中韩青少年心有多近?”话题围绕着可爱淘风头正劲的网络小说《那小子真帅》展开,“青春小说”《那小子真帅》让青少年痴迷,却让成年人难以阅读。孩子们为何痴迷?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孩子们不乏见地的肺腑之言老师和家长们都值得听一听。

年初改版后的《读书时间》一直致力于使节目贴近观众,朝该节目制片人华越的理念――“‘读书’电视节目可以是也应该是大众化和普及化的”靠近,不久前,节目为了使读者能参与其中,增加了“书友评书”板块。“一本书,一个吸引人的话题,一场有益的公开讨论”则是《读书时间》开放办节目希望达到的效果。

《读书时间》再度改版最主要的出发点仍旧是收视率的影响。虽然年初改版后第一期《五日谈・读书时间》曾经达到过《读书时间》有史以来收视最高点,位列央视10套第5位,但更多期《读书时间》的收视率在10多位和20多位间徘徊,事实上,《五日谈》整体收视情况均不乐观,把五个观众群体不同的栏目纠集在一起,存在着整体形象混乱的问题,《五日谈》的另一位栏目制片曾幽默地把《五日谈》的现状概括为“一个肉体,五个灵魂”。《读书时间》策划人朱正琳也表示,《五日谈》要在黄金时间电视剧的巨大冲击下抢观众,十分有压力。

对《读书时间》收视率不理想的现状,制片人华越表示:“这反映了原来作者、评论员、主持人在演播室里的谈话形式‘不得人心’,读书本身是非常个人化的,节目再采用个人化的交谈方式很难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作为电视读书节目,应该有观众参与,反映更多人的意见,这样可以弥补主持人等各方面的欠缺。”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华越把《读书时间》节目现场从演播室搬出来,走到读者身边,首先做成一个热闹的开放的文化活动,然后从中剪出一台有所侧重的节目。“我们现在是在黑暗中摸索,要寻找符合这个播出时段,符合读书性质的电视表现形式。”他说。

据悉,《读书时间》开放式录制节目的长期计划是:将“演播室”设在读者汇集的书店中,书与话题及录制地点事先公布,现场讨论自由参加。并且,录制地点的选择还将不限于北京的书城。对于开放录制现场后的节目,华越表现出相当的信心:“从前看演播室里录出的节目,我总不太满意,觉得该谈出来的东西没有谈出来,现在我略有激动的感觉,现场非常热闹,‘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讨论发表见解相互有启发。把节目做成固定的文化活动,一定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收视应该比原来好。”华越还透露,《五日谈》整体规划也在酝酿改革,努力实现一个栏目的5个方面的面貌,定位于5种文化人生。

开放录制的第一期节目“《B模式》之讨论:谁来为即将到期的环境债付费?”将在6月14日晚上8:00播出。在这期节目中,《B模式》的作者――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和《中国改革》杂志总编辑、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在北京万圣书园对话,吸引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在内的50多名读者的现场讨论。主持人串联三方,展开了作者与读者、专家对专家的多层次对话。开场不久,温铁军就单刀直入,首先就布朗前几年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中作出的错误预测提出质疑,布朗做了解释。而后两人共同就B模式的可行性做出了很具体很实际的探讨,观点有分有合。温铁军问得尖锐,布朗答得坦率。现场观众也提出问题、加入讨论,气氛十分活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