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英语教育制度遭质疑

2004-06-16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对于考研者来说,外语(主要是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

在中国大学里,汉语的阅读和写作,在众多现代科

技文化必修课程的冲击和挤压下严重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反,同为语言工具的英语却在课程表里不断地膨胀。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因此可以说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英语考试可以考倒一切人,不管你是一辈子学英语,也不管你是什么英语专家。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逼迫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不断地边缘化,直至消亡。世界上的语言正在以二倍于濒危哺乳类动物、四倍于濒危鸟类的速度灭绝。地球上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人类精神领域一座大型图书馆付之一炬。

这一代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已经非常令人担忧了。狙击英语霸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当务之急。

英语到底有多热门,从孩子们身上就能看出。

1997年8月,中国举行第一次剑桥少儿英语考试(该项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引进,由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为非英语国家少年儿童的英语能力培养和提高设计的,每年进行两次级别考试),当时只有数十人参加,而目前在学孩子超过50万人,据说这超过了除中国外全球剑桥少儿英语学习的总和。近年来,全国性的英语热已从大学生、成年人、传至低年龄少儿。许多幼儿园从3岁起就讲授英语,一些幼儿园不开设英语课就招不到学生。

再看看我国目前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不管你是搞中医、中药、古汉语、二十四史的,还是做教师、工程师、技术员、编辑、记者、搞企管的、做内贸的,一概不管你的专业能力,也不问对提高工作的业绩有多大帮助,只要你晋职、评职称、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等等,如果你学不好英语,只有两个字:“没门”。

英语在大学中早已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过不了英语四级别想拿学位。由于英语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们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英语。四级考过,就准备考六级,六级考过了,准备研究生考试,或准备考托福、考GRE、考雅思。专业课只要能考及格就行,如果运气不好,补考也能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只能走走过场了。

研究生培养,博士生培养也是唯英语论。对于考研者来说,外语(主要是英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已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针对英语这种过热的现象,许多人士感到担忧,英语热正常吗?今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校长谢克昌委员对我国现行英语教育制度提出了质疑,英语教育应否全民化?

质疑:英语有那么重要吗?

现在的学生从最初接受教育开始,就被告知英语很重要。他们从小学开始学英语,占用了初中1/4的时间,高中1/3的时间,大学1/2的时间。中考、高考要考英语,大学英语有四、六级考试,进一步深造还必须通过托福、雅思、GRE、GMAT、WSK。英语教育是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范围最广、教育持续时间最长的部分,几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民英语教育系统。

在当今世界,英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毋庸置疑。如何学、学多少、多少人应该学是现行英语教育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绝大多数最终目的是把英语当作交流工具的受教育者来说,英语是一门技能,而不是一门学问。就我国现状来看,需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后,甚至高等教育完成后实际使用英语的人究竟有多少?加之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原因,不少宝贵的人力、智力和财力也被消耗掉了。

我国法定语言是汉语,但英语不仅已进入中考、高考等各类考试,且在最为重要和普遍的高考中,英语与语文、数学并列成为必考的科目。如果一个学生就是不想学英语,他上大学的权利就基本丧失了。

谢克昌说,在中国大学里,汉语的阅读和写作,在众多现代科技文化必修课程的冲击和挤压下严重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与此相反,同为语言工具的英语却在课程表里不断地膨胀。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最多的时间读的是英语而不是专业书;应届毕业生找工作必备的利器是英语四、六级证书,而不是专业课成绩。在研究生录取中,英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一票否决的效力。英语教育的显赫地位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分布严重失衡。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新兴的工业产业地区面临着“技工荒”,我们看到的却是职业技术学校严重缩水,各类应试式的英语培训学校却铺天盖地,生意兴隆。因此,我们不禁要问,在提高国民素质的过程中,和其他要素相比,英语教育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有人提到这样一个现象:在美国,高中毕业能看懂报纸就不错了,所以美国表意的动画片,漫画很发达,能看懂名著就可以吹大牛了,自以为高素质了,可是这样的人在中国只能算小学生的水平,是被认为没有多少文化的人。由于英语词汇太多,因此容易忘记是很正常的,如果大家有兴趣拿莎士比亚的原著去考考现在国内所谓的英语专家,他们肯定不及格。美国9.11事件后,产生的很多新词汇,连美国自己的国民也有很多搞不清楚的。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5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因此可以说学好英语是没有止境的,英语考试可以考倒一切人,不管你是一辈子学英语,也不管你是什么英语专家。

改革:还原英语本来面目

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鲁子认为,语言决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仅仅是一种工具,语言与民族的关系,是唇与齿、鱼与水的关系。我们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由于英国和美国相继在最近的几个世纪里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语伴随着这两个国家的扩张在全球“殖民”。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逼迫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不断地边缘化,直至消亡。世界上的语言正在以二倍于濒危哺乳类动物、四倍于濒危鸟类的速度灭绝。地球上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意味着人类精神领域一座大型图书馆付之一炬。一些弱小语言的消亡是难以抗拒的事情,令人费解的是,随着中国国力的蒸蒸日上,汉语完全具备成为强势语言的资格,为什么我们还要重视英语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呢?

在《走火入魔的英语》(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一书中,作者朱鲁子指出,“任何一种语言,在价值上都是等价的,没有优劣之分。但在技术层面上,不同的语言之间是可以比较的。我觉得在技术层面上,与汉语相比,英语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而且,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来说,它是一种难学的语言。因为英语属于表音文字,它的连续性差,不能二次抽象,不能对语言进行有效的压缩,不便于灵活地组合新的语言。这使得词汇量特别大,增加了记忆的包袱。虽然英语的词根有助于联想记忆,但和汉语的高度会意功能相比,它要差得多。比如,汉语里如果掌握了‘牛’这个字的含义,那么就可以随意组合出公牛、母牛、小牛、牛奶等无数的派生词,而且其词义一望便知;而英语则必须死死记住bull、cow、calf、milk。中国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大学生只需掌握2000―3000个汉字,再查查字典,就可以读书、搞科研,而在英语世界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朱鲁子认为,英语能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全球化浪潮中我们很多人丧失了对祖国文化的自信。近些年来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学习中国文化在国外渐成热潮,而国人却把祖国文化撂在一边,以致北大办个国学班还成了天大的新闻。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发表诺贝尔奖获奖演说时,英语远说得比汉语流利的他却坚持说汉语,因为那是他的母语。最近丁先生在山东大学作学术演讲,除几个必须的专业词汇外,连一个英语单词都没有说。对比丁先生,我们应该感到惭愧。

有人指出,英语教育制度的问题,归根结底在我们的教育理念。要改革英语教育制度,首先必须摒弃我们目前以“造人才”为宗旨的工具性教育理念,而代之以“造人”为宗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朱鲁子认为,要改革英语教育制度,国家首先要修正人才评价标准,从“英语崇拜”的误区中走出来,还英语以“一门外语”的本来面目。必须对以考试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淡化英语考试对一个人的升学、晋级等方面的影响力度,对那些纯粹是作为一道关卡而设置的考试要坚决取消。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与大学生、研究生的学位直接挂钩的四、六级考试和职称英语考试;重新制定英语教学战略,即:缩小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让被迫学英语的人少一点,使学习者学得好一点。最为重要的,我们要加强汉语教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说老实话,这一代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已经非常令人担忧了。狙击英语霸权,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当务之急。

谢克昌提出,应明确英语教育仅仅是整体国民教育中的一个部分。作为一种语言工具,英语只是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分子,不应当普遍性地成为继续接受教育和人才使用的必要条件。改革各类升学考试中带有强制性的英语考试制度和方法,给学生提供自由地选择自己社会定位的空间和可能,应该是我们教育和人事主管部门改变我国目前英语教育状况的基本思路。

不同声音:英语确实重要

针对社会上对“英语教育”的质疑,不少专家通过媒体表示,不要因为目前英语教学有需要改进教学质量的问题,而否定了学习英语的必要性,这将会对一代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今年两会期间,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在讨论中认为,国家重视英语教育的政策不能改变。英语当然要好好学,我们的各种资格考试和职业门槛强调英语,也无可厚非。这是因为,我们要认清现实,事实上我们生活在以英语为主导的世界里。中国对外开放这些年来,之所以在对外交往、贸易、经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和进展,跟我们拥有一些优秀的外语人才是分不开的,所以国家重视英语教育的政策是必要的。现在英语教育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我认为是教学方法和应试考试造成的。至于说英语课的时间太多,挤占了中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我觉得这种说法毫无道理。语言之间其实是相互促进的,学好英语本身对于更好地掌握汉语有好处。对于各种考试中应不应该考英语,我觉得应该,理由太简单了,英语是一个基本语言工具、基本技能、基本素质,应该掌握。

在结束这篇稿件的时候,记者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山西人事厅:外语等级不再是职称评定必要条件》。新闻内容如下:新华网太原6月10日电(记者刘砺平)山西省人事厅10日下发了《山西省人事厅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若干意见》,决定对职称评定及聘用制度进行全方位改革。今后该省部分专业的职称评定将把外语等级作为参考条件,不再作为必要条件。对那些外语水平较差但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都很高的人来说,高级职称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