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亲乱伦背后的深层意蕴

2004-08-18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N・P》是日本当代女作家吉本芭娜娜的一部长篇小说,1990年12月由角川书店刊行,三年后获得了意大利SCANO文学奖。故事围绕着一部名为《N・P》的小说集展开,因此,《N・P》既是芭娜娜这部长篇本身

的题目,也是作品中一个贯穿全篇的重要道具的名字。

活跃在舞台上的是四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加纳风美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和讲述者,她多年以前认识了孪生姐弟阿笑和乙彦,后来在日本重逢,并由此牵引出一系列惊世骇俗的故事。阿笑和乙彦曾同父母一起旅居美国,在他们十四岁时父亲高濑皿男自杀身亡。高濑死后留下了招致多人死亡的短篇集《N・P》和两篇神秘的、未发表的遗作。小说中所有的人物都是带着已知身份登场亮相的,只有箕轮萃不是。在大量铺垫之后箕轮萃的真实身份被层层揭开:她是阿笑和乙彦同父异母的姐姐,因父亲高濑的“一夜情”而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不可思议的是,她与作品中出现过的所有男性都发生了亲密关系,在这个人物身上纠结着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近亲乱伦。而且,她的乱伦故事发生在与最难以置信的人之间―――自己的父亲和弟弟。

一般来说,近亲乱伦的主题蕴涵着双重意义:一方面它在远古神话传说中以比喻的形式展示着世界的起源;另一方面它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禁忌代表着打破常规的畸形的爱。自古以来在日本各地流传着很多由姐弟或兄妹的圣婚开创岛屿历史的故事。然而,《N・P》中所描写的近亲乱伦显然不具有神话的启示性意义,它无疑是作为有悖于道德规范和不符合社会秩序的行为来描述的。但是通观全篇,作者并没有批判和鞭挞这种行为,对箕轮萃这个人物也没有表现出厌恶和唾弃,相反还寄予了一些理解甚至同情。那么,在近亲乱伦的背后,芭娜娜试图表现的究竟是什么呢?

芭娜娜选择近亲乱伦这样一个敏感而不易驾御的主题,显然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她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这源于芭娜娜一贯的创作原则―――“彻底的顾客制度”。对她来说,读者不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且是主动的消费者,因而自己的创作活动必须考虑“顾客”的消费倾向。她总是把读者的趣味置于前方,使整个创作过程不至脱离大众的阅读需求。日本的色情文学十分发达,可谓屡见不鲜,但近亲乱伦尚不普遍。选择这个主题可以迎合现代社会中相当一部分读者的好奇心。

第二,芭娜娜还希望通过文字帮助读者实现潜意识中触犯禁忌的幻想。文学作品可以使读者通过阅读来体验真实的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种种幻想。对此,颇受争议的作家渡边淳一曾说过:“人世间潜在的非伦理的欲念,用知性、理性的方式去处理有时往往是不可能的”,《失乐园》中的故事“在现实中不会发生”,“但我想,在男人或女人心中,或许都有一点点这样的愿望,希望发生小说中的这种事情,我只要把男女的这种心态描写出来就好了。”尽管渡边淳一和芭娜娜在创作内容上大相径庭,但作为同一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在创作理念上却有着相通之处。

第三,为自己的作品制造卖点,这也是日本当代文学创作的一大趋势。

第四,以最为极端的事例表现人的心灵的挣扎,这是芭娜娜创作这篇小说最重要的目的。如果说前三点都与现实的商业利益有关,那么第四点则完全是源于文学创作的冲动。这既是作者渴望表达自己对人性理解的冲动,也是作者期待自己的思考得到认同的冲动。著名评论家(点出评论家的名字)的女儿和当代走红作家的双重身份,使芭娜娜兼具对时代的灵敏嗅觉和对文学的深刻感悟。因此,她既不拒绝大众文化的消费特性和市场效益,也不放弃纯文学的审美功能和精神抚慰作用。她创作小说《N・P》的最根本出发点还不在于讲述一个奇异的故事,也不是要鞭挞违背伦常的行为,而是试图展现一种极端痛苦却又难以自拔的精神状态以及摆脱和超越的过程。作品中复杂而异常的家族故事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载体和依托,主人公们触犯禁忌的行为成为他们不可轻易昭示于人的忌讳,由于背负着这样的人生秘密,他们的心灵日益严密地对外封闭。于是精神上的一切矛盾痛苦都被压制在心底,这种压制又进一步使得痛苦的程度成倍地增长。这样,近亲乱伦的情节构架就成为表达作者思考的最有效的渠道。

覆盖着小说的表象,是纠缠于家族成员之间带有明显杜撰痕迹的情感故事。而揭开表层呈现出来的,却是远远避开外部世界、蜷缩于阴暗一隅的生命形态。这种生命形态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日本社会具有典型意义。物质的发达带来的是精神的空虚,人们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了一种孤独闭塞的生活方式。家家户户紧闭的沉重大门,阻断的已不仅仅是邻里之间的交往,更是心灵上的沟通。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发达,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与他者的心灵交流日益退化,甚至连对交流的需求也逐渐萎缩。近年来,日本出现了一些以征集自杀伙伴为内容的网站,已发生了多起通过网络实现的集体自杀事件。这说明日本社会的“精神疏离”(dis communication)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这种空虚孤绝以至陷于荒谬的人生状态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也有所反映,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奇鸟行状录》中那个下到井底苦思冥想三天三夜的“我”。《N・P》中以箕轮萃为代表的几个人物都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他们如照片显影般显现了日本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精神疏离”状态。在小说行将结束时,箕轮萃获救于一场即将开始的正常婚姻。结婚对象并未在小说中出现,这个虚置的人物作为一种暗喻昭示出改变命运的真正出路在于与他者的交流和沟通,在于对自我的超越。最后,沉重的乱伦故事终于伴随着在篝火中燃烧的高濑遗稿一起化为灰烬。

《N・P》的封面画,是由集音乐家和画家于一身的原真澄(原マスミ)绘制的。画面正中是一张盖着白色桌布的桌子,围绕桌子坐着三个裸体女性。她们的皮肤都呈青灰色,犹如三尊石膏像。每个人手里都捧着一个玻璃鱼缸,里面有一条金鱼。白色的窗帘没有拉上,可以看见窗外一片漆黑。整个画面几乎都由白色和青灰的冷色调构成,只有缸里的金鱼是鲜艳的红色,显得格外醒目。这三条金鱼分别是三个女性自身的象征,红色掠夺着读者的目光,也暗示出三个女性将自己的全部心力集中于此,却忽略了其他。三人的姿态完全一样,虽然正面女性的面部被鱼缸挡住了,但从两侧女性紧闭的双眼可以推知她的眼睛也是闭着的,这说明她们已经忘却了对周围事物和他人的关注。画面中空间的封闭感和时间的凝固感充分体现了小说的氛围,而石膏般的女性躯体则象征着因隔绝而僵硬的生命。

小说标题中的“N・P”是“northpoint”的缩写,那是一首悲伤的老歌,由英国人MikeOldfield创作,收录于1987年的专辑《岛》(Islands)中。实际上,“Northpoint”是个真实的地名,在那里有一所监狱,歌曲表现了被关押在监狱灰色高墙中的囚犯们内心深处的悲哀,咏唱了他们从压抑的空间获得解放的瞬间幻想。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高濑皿男和吉本芭娜娜都以此为题了,无论是歌曲中的监狱囚犯还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们的心境在与外界隔绝而备感压抑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局限在近亲之间的爱象征着难以融入外界、无法与他者接触的心灵的闭锁状态。高濑以此题寄寓自己回首人生的不堪和无奈,芭娜娜则借监狱那阴暗封闭的空间来表现由亲人之间的爱憎纽结而成的几乎令人窒息的精神世界。遭受桎梏的心灵是这首歌的中心意象,也是探究《N・P》主题的关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