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湖中三年

2008-07-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叶培建 我有话说

洗脸、刷牙在校旁的新开河畔完成。有时正在洗脸,一艘小轮船开过,波浪涌来,杂物漂至面前,倒也十分有趣。到冬天,河水太冷了,学校就烧一大缸热

水,每人可分一勺热水用于洗漱。

湖州中学,一所位于杭嘉湖平原,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的一流名校。

1959年夏天,14岁的我初中毕业后,被保送进入了这所名校,开始了高中生活。多年后,当我回忆起那三年的学生生活,许多往事仍然历历在目。

刚进校,我的代数、几何有点跟不上。这是因为我在“大跃进”年代,没有读初二,直接由初一跳到初三。尽管初三一年下了不少工夫,自学了不少初二的课程,但仍有些缺项,在高一时与课程衔接不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才步入正轨,逐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高中三年,有不少老师教过我,他们都很出色。印象最深的是教数学的钟省身老师,他讲课非常认真卖力;还有教化学的曹秉成老师,他的课讲得非常清楚,有条有理;还有教英语的江沪生老师,我记得她一个人住在平三(第三排平房)的一间房里。好像她教书前曾在外交部门工作过,英语讲得很地道,我现在的外语基础好,无论英语、法语都能应用自如,与她当年的教学是分不开的。高三时,来了一个年轻的数学老师――李世楷老师,他非常敬业。记得他是杭大毕业的,据说早就是特级教师了,十年前我回湖中时还见过他。其他,教语文的叶挺老师、教体育的方中矩老师、姜国璋老师,我印象也很深。

那时学校的领导,我记得有身材高大的沙国华校长,瘦高的孙书记,他好像是北方人,常给我们做形势分析报告,还有教导处的蒋老师、管总处的宋老师、团委的潘老师等人。那时我住校,住在平一,有一个女老师,叫温颂九,她也住在平一大宿舍与教室之间的一间小房内。那时的她好像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对待,但她对我们这些住校生很是关心,不知后来怎样?

高中三年,经常重组班级,可能是那时形势的需要。高二时不少同学投笔从戎,去当了铁道兵。临毕业时,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又有不少农村同学被要求返乡,不能参加高考。这两批同学中,有不少人学业优秀,但因为国家的需要,失去了深造的机会,但他们后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少人都做出了很大的成绩。高考前,湖州二中又并过来一些人,插至各个班级。高二时,还搞了一阵“电化”教学,就是幻灯之类,大概就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原始方式了。以上这些活动造成了班级的分分合合,所以同过班的同学很多,也不都全记得清了,但班上不少同学学习很好。1962年是很难考大学的一年,全国高考录取比例很低,而湖中的考取率是很高的。那年与我同时考上浙大的有很多人,光是和我同在无线电系的就有倪国荣、房振华、陆中海、王才鼎、裘泳锐等人,这些同学在系里表现都很好,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属上等的,证明了湖州中学的教学非常扎实,所以她的毕业生在哪儿都能学得很好。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1959年到1962年正是我国遭受最严重自然灾害的三年,生活十分艰苦。我们住的是曾为日本军营的大通铺,每间房内相对上下两层铺,共四张大铺,可睡20余人。厕所在房外,冬天天冷,就在过道内放一个桶,让学生夜间方便。当时,我们的食堂是旧马棚改造的,马棚遗迹十分清楚。那时吃饭是自己每顿买米,放入各自的容器内,再置于蒸笼内蒸,因没有自来水,买了米后就在食堂前的池塘内淘米。洗脸、刷牙在校旁的新开河畔完成。有时正在洗脸,一艘小轮船开过,波浪涌来,杂物漂至面前,倒也十分有趣。到冬天,河水太冷了,学校就烧一大缸热水,每人可分一勺热水用于洗漱。

由于那时物资供应困难,我们还要参加不少劳动,以供生活补充。学校在陈英士坟那儿种了一片油菜,为了浇一次肥,我们要从校内挑一担肥,走湖中大桥、五一大桥送至田地,担重、肚子饿,十分劳累。我们还在道场山开荒若干,种了不少红薯,在学校内空地种过毛豆、南瓜。高三那年,由于烧柴紧张,我们还去白雀打柴,这对于现在正一心一意备考的学子们是不可理解的。除了这些“自给”的劳动生产外,春、夏、秋时,还要下乡春耕、双抢(抢收、抢种)和三秋,还参加过修铁路。所以仔细想来,三年中真正念书的时间也是很有限的。还有几件事印象很深,但细节已记不清了。一是有一次食堂门口的池塘抽干了水捉鱼,用餐时每桌有一点鱼,虽无油,但在那时能吃鱼可是一件大乐事;二是那时不少人由于缺乏营养,得了浮肿病,好像得病后可得两斤黄豆粉作为补品。我因为丢了一次粮票,只能在一段时间内省着吃,每天仅吃七两米,早晨二两、中午三两、晚上二两,顿顿稀粥。

高二到高三时,形势要求教学结合,要从事一些工业实践活动。我加工过螺丝,还在一个从杭大下放的男老师指导下,办学校的硫酸厂(不敢确定),但记不清是否出产品了。尽管那时生活艰难,但师生的生活热情不减,团支部很活跃,我是高一时入的团,学校常组织各种活动。我记得我们在大街上用流行小调宣传过党的政策;集体看过话剧《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组织过多次文艺演出。我的体育是比较差的,但还参加过足球比赛(训练时每天有二两小豆糕的补给),在校际运动会上参加过竞走比赛等等。总之,日子虽苦,但心情还是愉快的。

2004年9月母校启用新校址,教学设备、设施一流,生活住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和我上学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了。

从湖中走进浙大,再进入航天大门,得改革开放之机遇,出国深造,成为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与整个团队一道,我们实现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梦想――嫦娥奔月。我在其中的一点贡献,无一不是在湖中学习的基础这一出发点上实现的。我用写工程报告的笔来记下上面这些回忆中的事,文采虽不够好,但愿能表达心中对母校的一片爱意。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我国航天器研制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也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的开创人之一。先后担任计算机总师、太阳同步轨道平台首席专家、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总师兼总指挥,曾获得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兼任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州中学1962届高中毕业生。)

浙江省湖州中学

学校创建于1902年,由湖州府知府锡守纶奉命筹备,定名“湖州府中学堂”,承袭湖州爱山书院原校址、校舍,学校的宗旨是“为国植贤”。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现为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分为弁山校区和莲花庄校区。共占地500亩,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教职员工228人,66个教学班,学生3200余人。

当代文学巨匠沈雁冰(茅盾),“龙潭英杰”钱壮飞,中共六大中央委员沈泽民,参加过长征的姚醒吾将军,国民党名人胡宗南、雷震、沈百先,书画家谭建丞,两院院士许杰、陆学善、楼之岑、丁舜年、董石麟、叶培建,“科技铁人”王启民,中国深海科考第一人、浙大知名教授陈鹰等都曾就读于湖州中学。

学校教师队伍中先后涌现了羊刚、沈培健、冯寅、冯凭等10名特级教师。其中有各级劳动模范、浙江省杰出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陈香梅全国优秀教师奖获得者等。

学校努力培养“严谨务实,奋发精进”的校风,“严细笃实,精当灵活”的教风和“虚心诚意,求实创新”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2007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母校回望

杨叔子《火热的校园

2008年7月8日12版

梅洁《襄樊四中:我命运的方舟

2008年6月24日4版

顾海良《上海中学,我永远的精神家园

2008年6月17日2版

网络支持:光明网

光明网新浪・新浪教育

互动热线:010-67078528 67078146 Email:mxla1008@yahoo.com.cn

网络博客:blog.sina.com.cn/mxlz1008

通讯地址:北京市珠市口东大街5号100062

光明日报教育部、新闻报道策划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