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念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10-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谭作钧 我有话说

编者按

1978年,党中央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各产业中,船舶工业既直接服务于海军装备建设,是事关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又直接服务于贸易物流、能源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船舶工业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中国船舶工业也是最早走向国际市场,最早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经过30年艰苦卓绝的拼搏,中国船舶工业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谭作钧中共党员,1968年10月生,湖南茶陵人,法学硕士,工商管理硕士。199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系,1997年毕业于美国纽约 TOURO 法学院。2005 年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大学毕业后,在江南造船厂锻炼,后在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工作。1998年任香港飞力船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2000年任香港华联船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2001年任中船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11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2005年11月任中船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7月任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改革开放成就辉煌

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年造船产量仅40万吨左右,占世界造船总产量的1%,世界排名第13位,仅为当时世界第一造船大国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全国各船厂手持订单最低时只有24万吨。改革开放30年,船舶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94年,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但与日、韩仍有较大差距,占世界船舶市场份额约5%。新世纪以来,在以往20年发展的基础上,中国船舶工业呈现跨越式发展势头,国际地位迅速提升。2007年,全国造船产量突破2000万吨,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了27%;手持船舶订单1.76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35%,居世界第二位;承接新船订单超过1亿吨,占世界市场份额43%,首次超过韩国,居世界首位。中国造船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以中国船舶工业主力军――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为例,1999年成立之初,集团公司造船产量不到100万吨,2007年达到655万吨,集团公司造船产量、接单量和手持订单总量三大造船指标均跃升世界第二位,全面超越日本各大造船集团。

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以造船设施为例,80年代初期,我国万吨级以上船台只有16座,3.5万吨级以上的只有5座,年造船能力80万吨。当时,我国主要以造中小船为主。如1981年完工船舶中,万吨以下的中小船占当年完工吨位的58.22%。2007年,我国已有25万吨级以上船坞14座,造船能力超过2000万吨。当年完工船舶中,万吨以下的中小船仅占13.9%。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务院《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长江口、珠江口、环渤海湾三大区域开始了一批现代化大型造船设施建设。其中,位于长江口的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于2005年6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4座30万吨级船坞已开工生产。位于珠江口的中船龙穴造船基地拥有2座30万吨级船坞,今年也将开工投产。环渤海湾造船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以长江口、珠江口、环渤海湾三大区域大型造船设施建设为标志,中国船舶工业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液化天然气船(LNG船)。

科技水平显著提升。80年代初期,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力量薄弱,造不出大船,造不出复杂船,不仅船型少,而且形不成系列,在高技术和特殊用途船型方面有大量空白。今天,我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和建造几乎所有类型船舶,出口船舶中90%以上为自主品牌船型。我们不仅成功自主设计批量建造了好望角型散货船、30万吨级油轮、8530TEU集装箱船等超大型主流船舶,而且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和海洋工程建造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4月3日,中船集团公司建造的我国第一艘LNG船胜利命名交船,标志着中国船舶工业成功摘取船舶工业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2008年4月28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座有海洋工程中“航空母舰”之称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中船集团公司开工建造,中国船舶工业在海洋工程建造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