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位巨人的珍贵遗产

2008-11-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孙善根 张芝萍 我有话说

“宁波帮”一颗颗赤子之心,浓浓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激励着宁大人抓住机遇,奋力拼搏,不断地朝着包玉刚先生生前定下的目标迈步前进:1993-1995年,学校提出了“面向浙江,紧贴宁波,以特色创一流”的办学思路;1999年学校作出了“从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战略决策;2005年,学校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国内

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

志存高远,追求一流。这使得宁波大学经过20多年的超常规发展,不仅办学规模快速扩张,而且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了由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省市重点实验室组成的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形成了由教育部创新团队、“钱江学者”、“甬江学者”、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等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连续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在实现量的扩张的同时,还赢得了质的飞跃。

如今屹立在甬江之畔的宁波大学不仅学科门类齐全,拥有14个学科性学院,而且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大大增强,并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

爱国爱乡的包玉刚先生之所以创办宁波大学,除了要以此纪念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天,其另一个心愿就是要让这所新型的大学能为宁波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宁波开发做贡献。宁大人深深地理解这座以宁波城市命名的大学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迄今为止,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的宁波大学,其60%的毕业生留在宁波就业和创业,学校为宁波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与创造型人才;以服务地方为己任的宁波大学,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实施了“顶天立地”的发展战略,持续数年开展了“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活动,一批又一批各学科的教师常年活跃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市科技园区和市属十一个县(市区),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服务。仅2007年,横向合作研究经费就超过5000万元,96%的发明专利已被转让或应用,130多项科研成果被采用或转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亿元。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方面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宁波大学获得了2008年宁波市教育服务经济贡献特等奖。

22年过去了,如今的宁波大学校园,一眼望去,包氏教学楼、包玉刚图书馆、宁波大学体育中心、逸夫教学楼、逸夫职教楼、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黄陈月莉楼、曹光彪科技楼、李兴贵球场、宗瑞航海楼、锦绣学生活动中心、应虞房医疗中心、魏绍相天象馆、杏琴苑、至真楼、至善楼、至美楼、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绣山工程楼、思禹建工楼、李达三外语楼、汤于翰医疗中心、龙赛理科楼、曹光彪信息楼、包玉书科学楼……

每一幢楼都在倾诉着宁波帮挥之不去的乡情,每一幢楼都垒起了宁波帮的故土情深,每一幢楼都是中华儿女爱中华的见证,每一幢楼都在把宁波帮帮宁波故事的深情延伸。试想,在世界上,有哪一座大学会象宁波大学这样,由如此之多的海外游子,在天地之间耸立起那么多深情的丰碑。

有人说:如果想在一所大学阅读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那么,宁波大学无疑应是其中之最。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以包玉刚为代表的海外“宁波帮”人士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宁波大学创建和发展所作的历史性贡献,将永远铭刻在宁大人的心中,其爱国爱乡、崇教重学的思想品格和精神财富必将激励全校师生为把宁波大学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而奋力拼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