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刘伯涛与半部《聊斋志异》手稿

2008-11-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青林 我有话说

说聊斋,道聊斋,聊斋的故事流传三百余年至今不衰。然而,当年蒲松龄的手稿四函八部,现在只幸存两函四部。为了这半部聊斋,普通县干部刘伯涛演出了一幕动人的传奇――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他发现并追回了已经散失的《聊斋志异》原稿,并无私地交给国家。

最初的发现

1947年冬的一天,时任西丰县人民政府政务秘书的刘伯涛到更刻区元宝沟村检查工作,在农会旧书堆中发现一函两部褪了色的蓝布皮线装书。他翻开书页,《聊斋志异》四个字映入眼帘。只见毛笔字工整秀丽,并多处勾画删改,有的还加了眉批……他越看越觉得非同一般。

刘伯涛细心研究,发现两本书用的都是早年竹制纸,很可能是蒲松龄留下的缮写本。

刘伯涛发现并抢救的《聊斋志异》手稿内页

然而,早已过世的蒲松龄是山东人,《聊斋志异》怎么会到了东北山区小县西丰呢?为解开疑团,1948年,已担任西丰县县长的刘伯涛开始了查证工作。

他认为,如果原稿落到西丰县,《西丰县志》会记载。翻开县志,果见如下字句:“蒲步瀛,字仙洲,原名英灏,山东淄川人。幼业儒未成而入伍,光绪甲午年来奉……家藏有当日改削七才原稿四部珍密不轻示人……”“家藏原稿四部”,可能就是《聊斋志异》。

刘伯涛请来八位老教师开座谈会。从中得知,住在本县,曾任西丰县图书馆馆长的蒲文珊是《聊斋志异》原著者的九世传人。有一年,蒲文珊曾将珍藏的《聊斋志异》原稿一页放在小玻璃箱里给大家看。

按此线索,刘伯涛找到了1933年由遵化史锡华总司校勘选印的《聊斋志异》影印本。他将手中的两部《聊斋志异》与影印本仔细核对,发现不仅笔迹完全一致,而且书内所选文章都出自他手中的两部《聊斋志异》。

蒲文珊:蒲松龄第九代传人

1948年6月,刘伯涛将蒲文珊请到县政府,开门见山地问:“你家有《聊斋志异》原稿吗?”

蒲文珊一怔:“有,两函四部,是先祖蒲松龄写的,但在土改中失落了。”

刘伯涛问:“怎么传到西丰县的呢?”

蒲文珊说:“是我的祖父蒲价人到东北谋生时,从山东家庙带出来的,后传给家父蒲英灏。家父病逝前又亲手传给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