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经典中国•辉煌60年――城乡建设篇

2009-08-2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见证人感言

周干峙(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过去:城市规划功不可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从前苏联引进城市规

划,这从历史上应当给予肯定。当时我们的基础很差,缺乏规划和建设的经验,而那时前苏联已经经过了十几个五年计划,形成了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它第一次把技术和政治密切结合起来,取得成效,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非常明确的理论性、政治性,这对当时的中国很有启发。在那个阶段,我们国家用不太大的代价,很有序地把配合工业建设的城市建起来了,打下了今天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工业基础和城市基础。我认为,城市规划功不可没。

回过头来看,前苏联的标准和国情与我国的不一样,我们不能照搬前苏联经验,要走中国自己的城市规划和建设道路。几十年来的实践证明,城市规划工作一定要通过实践验证,光靠想象是没有用的。首先要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待当前和今后的发展。

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在:保护历史遗存迫在眉睫

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不能不面对保护和发展、传统与现代这样一个尖锐的矛盾。历史遗存是城市魅力之所在,是古城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和地区文明集中的表现,它也是我们祖先遗留给后代的无价之宝,具有不可再生性。

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千方百计地保留那些构成历史文脉的重要遗存,让这些历史坐标点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得到彰显。我们应保护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化,让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在历史文化名城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建筑创作应该是多元的,形式是多样的,但是要求现代建筑的风格、体量、造型、色彩与历史文化环境相协调,这一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新的城市建设者,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城市的视角来选择自己的平台,才能扮演好每台戏的角色,才能弘扬历史文化。

仇保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未来:建筑节能任重道远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正处在快速发展期,预计从现在到2030年,我国的城镇化速率平均每年将为1―1.3个百分点。这也就意味着每年约有1200―15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城镇化高峰将转移5亿人口。这一世界史上最大的人口迁移过程,也是人均资源能源消耗量成倍增长的过程。这对我国资源环境承受力是一种巨大挑战。如果我们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可减少3.35亿吨标准煤,这相当于2002年整个英国能耗的总量。反之,即使再建几个三峡电站也不能满足我们对电力的需求。

未来我们将转变城镇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紧凑的城镇化道路。我们的建筑将符合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的“四节”要求和环境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将其贯穿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最终实现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的目标。(本报记者张玉玲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