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回应各方质疑

2010-01-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七十二疑冢”是民间传说
●8件石牌中7件为科学发掘出土

本报郑州1月1日电(记者刘先琴)自安阳曹操高陵重大考古发现发布后,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部分人士也提出了不同声音(见2009年12月28日本报5版)。针对有关疑问,2009年12月31日下午,河南省文物

考古研究所专门举行“曹操高陵考古发现说明会”,回应各方质疑。

研究所所长孙新民介绍,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8年12月12日,开始对安阳西高穴被盗古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至2009年12月下旬,发掘工作基本结束,前后历经一年时间。经报请国家文物局同意后,由河南省文物局向社会予以公布。同时,国家文物局将曹操高陵的发掘成果上报国务院。

在这一过程中,河南省文物局曾两次邀请有关专家对考古成果进行论证。先后参加论证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体质人类学相关专家。

关于曹操墓“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孙新民指出,已有专家明确指出这是一种民间传说,是民间以讹传讹的结果。例如,近代较为流行的曹操七十二疑冢所指的今磁县北朝墓群,经考古发掘证明为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的帝王及皇族的墓群,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曹操无任何关系。

《三国志路魏书路武帝纪》记载曹操死前曾颁布《遗令》,称其死后要“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与西门豹祠相近”。近年来,河北、河南两省文物部门先后征集到了后赵建武六年的勒柱石刻和后赵建武十一年的鲁潜墓志,前者提到了西门豹祠殿基,后者记录了曹操墓与鲁潜墓的相对位置。两件文物的面世,使有关学者将曹操墓的具体位置推定在了安阳县安丰乡及其与河北省交界的漳河一带。

关于出土石牌刻铭等文字材料年代与真伪问题。孙新民介绍,刻有“魏武王”铭文的同类石牌共有8件,除其中一件是从盗墓分子手中追缴而来的之外,其他7件均为科学发掘出土。石牌刻铭文字的字体比较统一,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俗称“八分”,由早期汉隶演化而来。从汉字书体特征、铭文体例的角度分析,其年代定在东汉后期至魏晋时期没有疑问。再从这些文物的形制、制法观察,尤其是从铭刻随葬用品名称所见内容的角度分析,绝无一般现代人可以伪造的可能。

关于对出土男性人骨标本的DNA鉴定问题。孙新民表示,从生物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对古代人类遗骸中的DNA进行提取和分析,是考古学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其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并非十分成熟,因此出土人骨标本的古代人类DNA研究可能会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它取决于两个客观条件:一是西高穴大墓出土的男性人骨保存较差,生物遗传学DNA技术能否提取到完整、有效的遗传基因数据;二是必须找到确定的曹操后裔,并成功提取遗传基因数据作为参照,二者才能比较研究。

关于下一步的考古工作和墓葬保护问题,孙新民表示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的要求和文物保护的需要,将西高穴墓地的考古发掘,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来持续开展。同时将西高穴墓地按程序公布为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做好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准备工作,适时积极申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