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佳:一位盲人的“国图情结”

2010-01-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华 我有话说

2009年12月22日,在第五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颁奖典礼上,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杨佳因荣获年度“国家图书馆文津读者奖”成为众多记者聚焦的中心。作为一位盲人读者,她荣获这一殊荣实属不易。杨佳告诉记者,她与国图

有着不解的情缘。

15岁上大学、19岁留校当教师、24岁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讲师,29岁不幸失明,杨佳靠着坚强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不仅重返讲台教博士生,而且组织科研项目;不仅成为哈佛大学建校300年来第一位获MBA学位的外国盲人学生,而且在2009年1月1日成功当选联合国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杨佳说,之所以能一路走来,就是因为有国图这个“家”给她温暖和知识。早在1985年,她考上中科院研究生时就开始了校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没课的时候,总能在国图看到她的身影。1997年国图90年馆庆,杨佳获得读者征文一等奖的事还被作家刘恒写进了报告文学里。

眼睛看不见后,因为“无法再用借书证,无法再去期刊阅览室查资料、复印资料”,杨佳体验到了“告别阅读”的苦恼。而在哈佛求学阶段,她被美国盲人数字图书馆信息无障碍的探索深深触动。2008年10月14日,当国图建起了中国首个盲人数字图书馆时,杨佳又回“家”了。

如今,由于事务繁多,杨佳不再像失明前那样每周亲临国图,但她利用馆藏的频率却高于从前,即使在国外或在外省市开会,只要有条件上网,她从不间断与国图的来往,甚至“我连国图什么时候检修,何时恢复网络都知道”,杨佳如是说。杨佳的手机上至今还留着2009年5月4日上午10点半左右与国图的“对话”:“怎么还不能上你们的网?何时能好?”“今天系统出故障了,正在检修,不能检索书目。我们也刚知道,正在网上发通知,给您带来不便,非常抱歉。”“杨主席,网络已恢复。”“太好了,谢谢。”

杨佳认为,国图使她在科研、教学上受益匪浅。2005年她出席北大与哈佛主办的“‘全球化进程中的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哈佛―燕京学者第二届北京年会”并宣读论文《哈佛的〈道德经〉研究》,2007年在北大“人类文明中的秩序、公平公正与社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论文,被中国科学院评为“杰出贡献教师”和“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这些正是她善于利用国图资源取得的成果。

主持人:王斯敏

2008年,经中国政府提名,杨佳成功当选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专家委员会委员,并连续当选为该委员会2009年、2010年副主席。该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查监督《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有效执行,作为委员会副主席,杨佳肩负着为委员会建章立制的使命,这无疑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和借鉴其他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经验。正是借助国图,委员会的核心文件之一《履约报告指南》已出台,其它两个核心文件《议事规则》和《工作方法》已完成草案,明年将正式出台。

杨佳还是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成立的见证人,一直关心着它的建设与发展。作为中国盲协副主席,2008年10月,她参加了该数字图书馆的启动仪式,随后又参加了由国图、中国残联、中国盲文出版社等主办的座谈会,为盲人数字图书馆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在她的带动和倡议下,北京石景山区的530余名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盲人都要求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第一批团体会员。

《履约报告指南》中明确指出,“就国际合作方面,各缔约国应共享信息、经验和好的做法”。杨佳由衷希望国图的盲人数字图书馆能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在信息无障碍方面的典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