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2010-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马尼拉记者 王传军 我有话说

自今年1月1日起,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最大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经过10年努力最终建成,这无疑将大大促进东亚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并将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增长和复苏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进而开创中国和东盟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中国和东盟同属东亚国家,在地理上属于近邻,在经济发展轨迹和历史文化等

方面有着很多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双方在经济合作和贸易的互补性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潜力。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与东盟经济金融合作进一步加强,双边贸易持续攀升,双方要求建立类似北美自由贸易区或欧盟等经济区域组织的呼声不断高涨。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此建议立刻得到东盟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2001年11月,在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达成共识,并正式宣布将在未来10年内建成自贸区。2002年11月,在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11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谈判进程正式启动。为打消东盟有关国家对中国产品大量涌入的顾虑,中国在2004年正式启动“早期收获计划”,即在达成自贸协定前,先期给东盟国家一些现实的贸易利益,不对等地开放农产品贸易。在此计划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当年就突破1000亿美元。随着2004年11月、2007年1月《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以及2009年8月《投资协议》的最后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顺利完成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也标志着自贸区将如期于2010年全面建成。

随着2010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中国和东盟经过10年的辛勤探讨和艰苦磋商终于迎来了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最大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覆盖面积1400万平方公里,消费群体达19亿人,经济总量超过6万亿美元,而贸易总量也高达4.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是双方政府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19亿人民为造福万代而开展的卓有远见的伟大创举,它的建成对中国与东盟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过去10年来,在中国与东盟推进自贸区谈判和建设的带动下,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突飞猛进。据统计,双边贸易额从2000年的395亿美元猛增至2008年的2300多亿美元。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东盟也跃居为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此外,双方互相投资额也超过600亿美元。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标志着自今年1月1日起,双方的7000余种商品将实现零关税。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中国和东盟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等6个创始国将针对90%的商品削减投资壁垒及关税,而随后加入的越南、柬埔寨、缅甸和老挝等成员国将在2015年加入协议。东盟副秘书长普什帕纳丹称,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将使中国在数年内超越日本和欧盟,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

此间观察家指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进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而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又将有助于本地区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经济复苏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和更加广阔的前景。正如东盟副秘书长普什帕纳丹所言,自贸区将使中国与东盟实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本报马尼拉1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