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铸就中华民族的“精神粮仓”

2010-01-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荥峙初 我有话说

对于正在逐渐淡出人们记忆的建国初期军垦历史,我们该怎样去典藏回味、温故求新?电视连续剧《情系北大荒》(以下简称《北》剧)给了我们一个深邃隽永、耐人寻味的答案。其弘扬的“北大荒”精神兼具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所呈现出的美学价值凸显崇高的审美趣味和雄浑的审美意境。

共和国创建伊始,粮食安全即刻提上重大议程。于是,全中国的生力军――一代解放军官兵理所当然地暂存武器、拿起锄镐,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为构筑国家物质安全防线继续倾注热血和生命。毋庸置疑,当年的军垦战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夯筑了坚固的物质基础,积蓄了狭义和广义范畴的宝贵食粮。《北》剧正是以60年前解放军官兵、干部和城乡青年开垦“北大荒”、建设“北大仓”的光辉事迹为背景,真实呈现了那一幅改天换地的时代画卷。其题材的浸润力度,不仅起到铭记历史的功效,即便是在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今天,也具有相当深刻的借鉴意义。

该剧的场景从战场转向荒原,人物从军人变为农业工人,思想从军事思维转化为发展思维,全景式勾画了“垦地打粮、科学治理、成家立业”的军垦壮举,没有回避军事思维与建设思维的冲突、发展意识与环保意识的冲突、组织意愿与个人意愿的冲突等诸多重大焦点性问题,反而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戏剧冲突的展示、演进和化解,赋予创造性地解释、解答、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历史维度、以影视艺术视角,解说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通过影视艺术作品体现时代精神,最佳手段是成功刻画具有独特艺术生命的人物形象。《北》剧的人物塑造丝毫没有以往常见的脸谱化现象,每一个角色都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壮举有失误,特别是郝豹、耿喜旺、赵天顺、萧山岳等主要人物,均处理得十分鲜活又真实可信:郝豹,赤胆忠心、果敢勇武而不乏包容和自我修正;耿喜旺,智慧练达、顾全大局而不乏执著和自我隐忍;沈秀,纯情坚贞,追求自我与社会相和谐;萧山岳,博才多艺,追求情感与使命相融合;赵天顺,固执偏执而又古道热肠;田二曼,质朴单纯而又豪爽耿直……在大众文化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今天,这些具有宝贵品质和人格魅力的角色,具有典型意义和贴近性,能够应合大众的审美意识及体验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北》剧构建了比较成熟的史诗性戏剧架构:从解放战争时期的安城战斗,到做了时间概念模糊化处理的1958年军垦战士集体转业复员,全剧的理论时间跨度为10年;政治事件跨度为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第二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剧情演进跨度为战争、垦荒、成家立业、军转复员等浩

大进程,剧情架构颇具史诗规模。在艺术处理方面,全剧的宏大叙事与细微刻画有机结合,尽管戏剧脉络仅为单向度线性推进,但线索铺设巧妙、圆润,戏剧冲突展示合理,起承转合中规中矩,矛盾演化符合电视剧规范。特别是杀妻之恨、连娃子身世之谜等贯穿性悬念的设计和抖落,对吸引收看十分有效。

全剧的宏观整合巧妙合理,如支边女青年出场、垦治并举、军转战士情绪转化等容易引起争议的戏份,都处理得令人信服,颇具匠心。从场景画面、服装道具等细节看,虽然也有过于现代、北大荒的宏观景致囿于电视手段限制而展示不足等瑕疵,但拖拉机的做旧、郝豹病历本的名头、当年的竖排版书写习惯等细节,已经力求符合时代特征,其制作的考究程度当能经得起时下观众的挑剔。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