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新中国档案:战胜非典

2010-01-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新华社北京1月8日电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来,共波及我国266个县和市(区),累计报告非典病例5327例,死亡349例。这场疫病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交往。

面对严峻的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

第一位,将防治非典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领导了这场抗击非典斗争。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和政治局会议,及时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向全党发出坚持“两手抓”、夺取“双胜利”的号召。国务院先后召开10多次常务会议,研究制定了一系列重要防治措施;组建了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国防治工作;先后召开全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一系列专门会议,制定并公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将防治工作纳入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

在与非典战斗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同这场疫病灾害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卫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大多数医务人员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思想品质,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最终防治非典工作取得胜利。

通过防治非典,我国总结出6条基本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二是依法行政、规范防治,及时将非典作为法定传染病管理,把防治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从而保证了封锁、隔离、消毒、体检、健康申报、设置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等一系列防治措施的顺利实施;三是依靠群众、群防群控,充分发挥社区和乡村组织的作用,形成省、市(地)、县(市)三级防控网络和“社区为防、村庄为防、单位为防、人人为防”的群防群控体系;四是依靠科学、民主决策;五是信息公开、政策透明,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党和政府的防治工作方针、政策和措施,及时公布疫情,分析疫情趋势;六是加强国际合作与地区间交流。

经过这场抗击非典的斗争,党和政府的威信大大提高,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建设存在的缺陷,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差;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不到位;农村卫生工作相当薄弱等。

这些薄弱环节,也是今后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的重点工作。从基本国情出发,我国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目标确立为,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用更长一段时间,完善我国农村卫生体系、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环境卫生体系和财政经费保障体系,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以抗击非典为契机,我国努力开创公共卫生工作新局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办医院”“管医院”为主,转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上来,解决职能“错位”和“缺位”的问题。政府也加大投入,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与此同时,社会各方面群策群力,发挥优势,共同关心和支持公共卫生建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