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民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0-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柳路 我有话说

9.5万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拿到了免费教科书,全市累计纳入廉租住房的保障家庭已达14000余户,改造19个乡镇卫生院、惠及近70万农民……2010年元旦,300多万贵阳市民照例收到了贵阳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送出的“新年礼物”――一份盘点2009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清单。

贵阳市委、市政府将改善民生作为建设

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个故事、一幕幕场景,串成了一条美丽的“生态文明贵阳珠链”。

从2007年底开始,贵阳陆续启动了以“老有所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和居有所安”为内容的“‘六有’民生行动计划”。

2009年的最后一天,南明区河滨办事处的百岁老人罗忠林家响起了敲门声――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向老人送上米、油等慰问品和新年祝福。

同样是在2009年,云岩区北郊小学五年级学生黄伟杰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读书、游戏。“学校里的老师像妈妈,同学像兄弟姐妹,教科书还是免费的。”黄伟杰说。如果不是特意问起,大家都不知道他的身份是一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贵阳不仅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还投入493万余元,为9.5万名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了免费教科书,由此获得全国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在让学生娃娃得到实惠的同时,贵阳还将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老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12.5万人。按照《贵阳“老有所养”五年行动计划》,从2008年起至2012年,贵阳将用5年时间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老年人医疗救助等五大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5%以上的目标。

2009年,是家住云岩区中北办事处北横社区家政女工沈光珍重新“上岗”的第5个年头。就在这一年,沈光珍所在的北横社区获得了贵阳市充分就业社区的称号,作为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元老”的她,也第一次当上了“培训老师”,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成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只有5分钟路程,看病不收检查费和挂号费,方便又实惠。”自从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8岁的吴翠兰老人告别了拖着儿女跑大医院的“看病难”局面。

但凡有个头痛脑热,家门口就能问诊看病。2009年,贵阳全市共新增就业岗位54975个,为任务的122%,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奠定了基础。此外,贵阳市还投资改造了19个乡镇卫生院,新建200余个村卫生室,惠民医疗政策、医疗救助制度100%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和城乡“低保”老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低保户邓秀菊和儿子搬进南垭路的廉租房快一年了。“廉租房小区环境好,房子采光好,水、电、煤气一应俱全,交通也方便。”说起新房,邓秀菊一脸喜气,“最重要的是,这么好的房子,每个月只要37元租金,比从前在偏远地段租房还能省百把块钱。”资料显示,2009年,贵阳将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城镇低保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做到了应保尽保、实时保障,全市累计纳入廉租住房的保障家庭已达11844户。

一栋栋青石板坡屋顶、石墙裙、杆栏式的农村民居,既整齐有序,又错落有致地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家家“农家乐”相继开张,生意红火;LED太阳能路灯启动照明……2009年12月,花溪区10701户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如期兑现了当年年内彻底消灭花溪区农村危房的庄严承诺,为全省农村危房改造的探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岁尾将至,贵阳的大街小巷、楼院小区里多了不少“红袖套”,他们中间既有低保义务巡逻队员、公益性岗位治安员,也有义务值勤的退休党员。近年来,贵阳市开展了“严打两抢一盗,保卫百姓平安”专项行动和“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调查表明,目前93.4%的贵阳市民对社会治安状况表示满意。贵阳市已连续4次、16年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荣誉称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