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学规划 良性发展

2010-01-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陆金玉 我有话说

八年前,这里只是南京市郊一片清冷之地,而现在这里却云集着11所大学、4所中小学和20万人口,人们说,“无论你是3岁的小孩,还是30岁的博士后,在这儿都可以找到受教育的场所。”

这就是南京仙林大学城,一个在争议中成长并最终找到自己发展坐标的大学城。如今,这座秀外慧中的“城市”正以越来越开放的姿态吸引着

人们的关注。

韬略:“智慧谷”型的大学城

20世纪90年代,大学城在我国各地迅速崛起,但一直以来争议不断。

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主任陈发喜说:“我们的规划是有前瞻性的,大学城自建立之初就是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而不是仅仅把大学集中起来就了事。”

翻开仙林大学城的发展大事记,就不难看出南京的良苦用心:2001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已达48所,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640余个,万人拥有高校学生数比例是上海的3.8倍,北京的2.7倍。但由于大多数高校位于老城区,用地空间狭小,无法适应发展需要,为此,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多家著名学府纷纷在郊区选地建校以扩大招生规模,大学城应运而生;2001年11月,江苏提出由省市共建南京仙林大学城,并明确了“以大学城建设带动新市区发展”的战略意图;2002年1月仙林大学城和新市区建设正式启动,并成立了专门的仙林大学城管委会,负责大学城的规划和管理……八年来,仙林大学城经过发展教育、完善城市管理,如今迈向发展产业阶段。

在陈发喜看来,每个阶段都与国家的宏观形势相契合。“现在我们提大学城向‘智慧谷’转型升级,并不是因为遇到了障碍非转不可,而是大学城本身发展的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我们是在科学合理的规划下良性发展的。”

秀外:一个宜居的生态之城

最近,在市区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生小潘下定决心在仙林大学城购房:“与市区相比,仙林空气好、环境好,以前是怕交通不方便,现在地铁二号线东延线将运营通车,上班20分钟就到了,就没什么好犹豫的了。”

像小潘这样最终将家定在仙林大学城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看好的是这儿适宜的人居环境,而这都得益于科学规范的管理。2005年至今,仙林大学城逐渐在发展中实现“三个转变”:由大规模建设为主到建设与管理并重转变,由以教育为主向教育与产业并重转变,由大学城单一功能向新市区综合功能全面转变。

“现在的大学城,更准确的说法应是南京的‘副城’,它已经是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市了!”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青杰告诉记者,迄今,管委会已累计完成投资近120亿元,带来的变化也日益明显。四年前的一个调查显示,41%的大学生一周才能“进一次城”,“坐车难”成为仙林大学城的老大难。而现在,大学城的公交日运率达4万人次,可顺利解决20万人口的出行。而更令市民充满期待的是地铁开通后,免费环保车、自行车将正式运行,这就意味着出了地铁后,市民骑上路边的自行车就能回家,再不用为换乘挤车而头疼。不久前,仙林大学城大型购物中心、中影国际影城、餐饮休闲街区同时开门迎客;仙林大学城管委会又将投入30亿元,对仙林大道等进行景观改造与文化设施的配套。

慧中:一个有厚度的人文之城

如果说秀外是大学城的好“面子”,那么将大学城建成一个有厚度的人文之城就是这里散发智慧魅力的灵魂所在。

为了避免沦为学生的“村落”,仙林大学城在增加大学城的文化厚度上大做文章。注册资金5000万元、占地600亩的南大科技园悄悄崛起。中科院南京激光显示产业基地、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等多家科技园相继在仙林落户开工。

好巢引得凤来栖。最近,“知未明,观未见”的液晶面板翘楚夏普落户南京。这个被业内戏称“走了中国两圈都不决策”的夏普,在选址上考究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却最终舍弃了北京、上海等地,将宝贵的“信任票”投向了仙林大学城。夏普的决策层纷纷表示,他们看好大学城雄厚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目前,仙林大学城进驻院校中仅理工科的高校就有5所,涉及的学科涵盖了电子、工业自动化、信息与通信的主要领域。“以大学城为核心,政府搭建平台,产、学、研与金融相结合,从而真正释放大学的能量,是我们期待的理想状态,”投入2亿元成立的科创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这个中心主要就是用‘种子资金’来培养朝阳产业,依托大学城,我们大有可为。”

“通过大学城的聚集效应提高科技研发能力,通过辐射效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带动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仙林大学城的未来值得期待!”南京栖霞区区委书记臧正金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