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雪域书香远

2010-0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玉兰 我有话说

从“工科基础一穷二白”到实现“高原自主培养出工程师的梦想”,罗书学和王齐荣脸上的高原红见证了西藏大学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

西藏大学前身是地方师范院校,“工科基础一穷二白”,西藏大学党委书记刘庆慧说。但是,自主培养工程师一直是高原的梦想。2001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对口支援计划,西南交通大学

教学科研骨干、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罗书学踏上青藏高原,他的主要任务是筹建西藏大学的工学院。

由于教师少,对工科建设不熟悉,筹建的绝大部分工作必须罗书学亲自动手,各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和实习计划的制订、专业课程设置、教师引进、教学设备招投标……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帮助下,西藏大学相继建成了工程测量、工程制图、电子信息、建筑美术等4个实验室和1个计算机中心,建成了功能完备、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交通运输模拟实验室”。

经过艰苦的努力,2001年秋天,西藏大学成功开办了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建筑学、信息工程等4个工科本科专业。自此,西藏高等教育无工科的历史结束。2003年7月,西藏大学工学院组建成立,罗书学担任院长,高原工科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面对这一让高原振奋的成就,面容清瘦,温文尔雅的罗书学朴实地说:“我只想为西藏大学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生活才会充实,富有意义”。然而,西藏大学的师生们明白这朴实背后沉甸甸的付出。第一次进藏,罗书学就缺氧晕倒。工作强度大加上对高原气候不适应,罗书学在西藏工作的每一天都在消瘦。等2004年任满回到西南交通大学,罗书学脸上留下了西藏创业的岁月印痕――美丽的高原红。

接替罗书学的人是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王齐荣,这位西藏大学工学院第二任院长在援藏日记中写道:“工学院承载着西南交大和西藏大学两校的希望,凝聚着罗院长和全体援藏教师三年来的心血。我一定牢记自己的历史责任,把工学院的建设继续推向新的水平。”

2005年6月,西藏大学首批102名工科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成为西藏生产建设的新生力量。高原有了自己培养的工程师。

“在人生中能够见证西藏地区首届工科人才的诞生,让我自豪。”王齐荣说。“西藏大学工学院不能仅仅成为西藏地区第一个工科人才培养基地,而且应当成为西藏地区工科的龙头,成为西藏地区经济建设应用型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沿着这样一种思路,王齐荣一步步推进工学院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城市规划、资源勘探、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景观建设、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新的本科专业不断开设,西藏大学工学院步入快车道,开始高速发展。

面对成就,罗书学和王齐荣都非常淡然:“做好工学院的事情,只是我们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作为西南交通大学援藏干部的代表,我们还担负着传承两个民族、两个地区、两所高校之间友谊的神圣使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让西藏大学成为世界屋脊上培养工科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培养未来工程师的摇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