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扬州:多举措打造教育名城

2010-0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王玲 我有话说

“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古往今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如今,通过构建教育集群式帮扶体系、推行精致管理、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扬州举全市之力织就了一张公平高效的教育网络,政府、学校、社会三管齐下,小学、初中、高中三段相联,扬州人正精心打造着一个亮丽多彩的教育名城。

教育公平的驱动轮――集群式教育帮扶

几个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每组一个老师陪伴。记者在扬州城乡结合部宝塔社区的活动室里,看到十几个孩子在安静地学习,老师不时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指导。不花钱就能在家门口免费获得指导,这归功于扬州市教育局和社区合作建起的学习辅导站。“扬州城区的学习辅导站主要布点在城乡结合部、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区域,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相对弱势的家庭的孩子,课外能得到知名教师的免费指导和帮助。”扬州市教育局局长余如进说。

教育帮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将教育帮扶送达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宏志班”就是扬州向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生伸出的橄榄枝。2009年暑假,扬州市第一中学的宏志班招生规模又有所扩大,高一年级增加一个班。如今,市一中的宏志班已整整办了10年,17115名初高中宏志班的学生从这里顺利毕业。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宏志班不仅在扬州市第一中学还在全市的8个区县的19所学校开了花!从2005年开始,扬州教育局推动每个县都开办起宏志班。全市的宏志班总数达到69个,每年招收宏志生3000余人,总规模列全国第一。此外,为了确保宏志班的办学品质,各地都拿出办学效益好、社会信誉高的学校来承办,仅市区举办宏志班的6所学校就有5所为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在扬州,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的宏志班,已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集群式帮扶的代名词。

“作为全国首倡的扶贫助学‘扬州模式’,集群式帮扶体系最大限度的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确保了经济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的权利,确保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扬州市政府一位关注教育的老领导深有感触地说。

“轻负优质”理想的助推器――精致管理

“轻负优质”是2009年10月扬州市第五届学校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上的主题词。五年来,通过推行精致管理,扬州市教育局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同时,实现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攀升,把“轻负优质”的理想转变为现实。

“常规管理百校行”,就是实现“轻负优质”的助推器之一。“不提前通知,不打招呼,不刻意准备,深入全市数百所中小学校进行明查暗访,用镜头捕捉学校管理的真实情况。”扬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徐永泰这样解读“百校行”的初衷。这一被学校称为“飞行检查”的活动,已实行了五年,每年3月启动,历时10个月,剪辑制作的专题片在全市教育局长、校长会上播放。一位曾经登上“黑名单”的学校校长说:“真的触动神经!”

通过“常规管理百校行”,扬州的教育督查工作得到有效强化。在江都,“校园随访,视导回访”活动也受到了学校的普遍欢迎,督查工作为确保教育政策、制度的贯彻到位提供了保证。在邗江区,“每周一次随机检查,每月一次专项督查,每季一次观摩研讨”开展得有声有色。邗江中学于德龙老师的语文课围绕苏轼的诗词鉴赏,旁征博引,纵横裨益。学生的评价最能说明问题,“上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他每周比同年级其他语文老师少一节课,但我们的平均成绩还是比别的班考试成绩好!”

“精致管理中的精致,不仅有精细的含义,还有美好的意思。”扬州市副市长董玉海在全市精致管理现场推进会上说。滴水穿石,经历了五年的探索与实践,扬州教育人用智慧、勤奋、果敢与坚持走出了教育发展的精致管理之路。

教育质量提高的起吊机――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

扬州这个地处苏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全省中游的城市,它的教育水平却已跻身全省前列:在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中,扬州通过率居全省首位。毋庸置疑,坚持四年的“百千万”工程在教师队伍的成长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推动作用。

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顾名思义,就是围绕师能建设,锁定“百名校长”、“千名骨干”、“万名青年教师”三类对象,精心设计并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旨在不断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施教水平、不断促进教育质量发展的系统工程。

该是休会的时间,会场里却是座无虚席,只有偶尔翻书的声音。这是“百名校长听课评课公开展示活动”期间记者看到的一番景象。作为师能建设“百千万”工程的组成部分,“百名校长听课评课公开展示活动”将校长的评课竞赛、骨干教师的观摩投票、专家评委的精彩点评相结合,放大教研的场域和功效,更增添了培训的功能。参加讲课的校长作为选手参加评课,在比较和专家点评中高下立判,所以各位校长铆足了劲儿精心准备,才出现了记者看到的场面。

在“百名校长有效引领校本教研活动”中,扬州市一中的郭亮校长以一篇《有效课堂――“共同活动型”模式探究》赢得了专家的好评。2009年1月,郭校长的方案被迅速推广到全市的兄弟学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