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60小时连续奋战

2010-0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我有话说

加勒比岛国海地当地时间12日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组派中国国际救援队于当地时间14日凌晨抵达海地开展救援行动。

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68人,其中50名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队员,包括救援队员25人,医疗队员15人,地震局专家、官员和协调人员共10人,另有外交部、公安部等部委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共1

8人。随机运抵海地的还有救援设备、救援物资20余吨以及3条救援犬。

抵达机场后,中国国际救援队即兵分两路:一支由6名搜救队员和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紧急搜救队赶赴太子港市区最严重的受灾现场,查看灾情并展开搜救;另一支搜救队则赶往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部队以架设通信和后勤设备。此时海地交通和通信几乎瘫痪,政府的救灾系统基本无法运转。中国国际救援队运到的救援设备和物资只能靠队员们人工卸载。

紧急搜救队抵达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驻地后,展现在面前的是:联海团驻地一幢原本10层的大楼有一半完全坍塌,地面只剩下约两层高的楼架。联海团团长、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和8名中国维和警察就埋在这幢坍塌的废墟里。地震发生时,安纳比正在大楼的4层会见这8名中国维和警察。时间就是生命,队员们立刻展开挖掘工作,希望奇迹出现。由于天气炎热,挖掘现场已经散发出阵阵异味。

15日8时30分许,中国搜救队清理到联海团总部大楼的5层,向被埋人员的楼层进一步清理。由于没有大型机械,清理十分艰难。

16日凌晨3时30分,搜救队挖出第一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衣服等特征初步判断为中国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王树林。

7时12分,搜救队挖出第二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钟荐勤。

11时07分,搜救队挖出第三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根据胸牌姓名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李钦。

11时35分,第四具中方失踪人员遗体被挖出。根据其体貌特征,初步认定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郭宝山。

11时58分,第五具遗体被挖出。根据其胸牌,确认为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和志虹(女)。

12时03分,第六具遗体被挖出,初步判断为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警察工作处主任科员李晓明。

14时38分,中国驻海地维和警队队长赵化宇的遗体依据胸牌得到确认。

14时58分,最后一具遗体被确认为公安部装备财物局局长朱晓平。至此,8名中方失踪人员的遗体全部被找到。

每具中方人员遗体被挖出时,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和中国国际救援队员都面向遗体列队默哀,并致以三鞠躬。面对曾朝夕相处的队友,许多维和警察防暴队员都红了眼圈。有位救援队员一直举着一块“战友!我们接您回家!”的牌子。

目前,8名遇难者遗体全部停放在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营地,他们的遗体很快将被运回祖国。

此外,16日13时45分,巴西籍的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副团长路易斯・卡洛斯・达科斯塔的遗体被中国救援队找到。

16日14时22分,安纳比的遗体被中国救援队找到,并从废墟中挖出。他的遗体被放上担架,由4名中国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抬至联合国官员面前,将遗体移交。

目前,中国国际救援队已离开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转战其他营救现场。至此救援队员们已60个小时不曾合眼……

与此同时,由中国国际救援队首席医务官侯世科带领的救援队驻扎在太子港总理府前的广场,为在地震中受伤的灾民进行诊治。队员们用板凳当桌子腿,用木板当桌面,搭起简易桌子,再铺上一层塑料布,摆上必备的药品,一个“流动诊所”就这样建成了。在当地政府官员的配合下,5个伤员为一批,被志愿者抬到“诊所”。听说中国医疗队来给大家治疗,不少灾民开始排队等候。

承担医疗救援任务的小分队成功开设了医疗救助点,是唯一在海地开设医疗救助点的国际救援队。他们不仅承担救助被压埋伤员的救治、自身救援队医疗保障和维和部队人员的巡诊任务,还在总理府附近灾民点开辟第二个救助点,总共救助了120名伤员,同时开展了卫生宣教、卫生防疫工作。

图为1月16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当地民众正在等待疏散撤离的飞机。新华社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