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缅甸志愿者在行动

2010-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仰光记者 李志强 我有话说

近日,记者随同一批缅甸国内外志愿者前往昔日受创最重的灾区一线采访,耳闻目睹,感受颇多。

2008年5月2日,缅甸遭受了罕见的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侵袭,超过13万人死亡,更多的人流离失所。从那时起,在缅政府的同意或默许下,围绕着风灾救助、灾后重建及国际项目援助的本国和国际非政府志愿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

生。登记在册的志愿团体接近100个。灾后救助和重建是一个非常艰辛漫长的系统工程。难能可贵的是,截至目前仍有一些团体在坚守着他们的救助工作,很多志愿者仍然在行动着。

从仰光乘车西行6小时,然后坐船沿伊洛瓦底江的一条小支流再南行6小时,就到了西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区河海交界的奥克庞瓦村。纳尔吉斯风灾后,该村与其隶属的拉布塔镇知名度飙升,前者是遭袭的首批陆地目标之一,后者是缅甸著名的鱼米之乡,成为海水倒灌的牺牲品,是全缅三大受灾镇区之一。

此行是志愿者们2010年的第一次回访,他们绝大多数是缅甸人,也包括美国、英国、荷兰和马来西亚等国人士。村民们对志愿者们感恩涕零,男女老幼在村头船码头前夹道欢迎。

志愿者美籍缅甸人吴吞妙先生告诉记者,2008年5月2日晚,强热带风暴携起的巨浪将村里的寺庙、佛塔、小学以及4个虾酱厂全部冲毁,589名村民中有221人当场遇难。后来,缅甸政府将奥克庞瓦村列入50个完全遭到破坏的村落名单当中,首批向国际社会和非政府的志愿者组织开放救助。由于交通极为不便给灾后重建带来困难,最初一段时间,全村灾民们挤在10个临时帐篷中。灾后一个月,缅甸海军搭建的70个竹草屋成为幸存村民的临时居所。在政府救助力量有限的情况下,2008年6月19日,缅甸SPA集团和旗下的缅甸第一投资公司获准对口支援奥克庞瓦村。该集团的管理层和员工还组成了专门的志愿者团队,一些国外人士也陆续加入其中,人数最多时有上百人的规模。

吴吞妙先生曾任缅甸驻联合国副代表,退休后旅居纽约。风灾后,被联合国返聘为救灾顾问,但他更喜欢“志愿者”这个称呼。谈到志愿者的意义和贡献,他说,志愿者们除捐钱捐物外,主要负责对救灾项目进行不间断的跟踪监督,随时发现救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报告给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部门,使灾难救助更有针对性。志愿者还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比如志愿者布鲁克斯女士建议把针对奥克庞瓦村的援助项目命名为“环境可持续模范村”项目,以突出对环保的重视,后来被缅甸政府批准和推广。志愿者们甚至还利用人脉关系广泛的优势,找来了村民们闻所未闻的太阳能生产商,最终使村子里夜间有了亮光。

一排排新建成的木脚屋是村民们的家园。所谓木脚屋其实仅仅是用来遮蔽浓烈的阳光和暴雨之用的有顶的大棚,真正的徒有四壁,其中空空,人就睡在木板上。灾后生产的恢复显然还需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虾酱厂还没有开工,有限的耕地已经改成了几块晒盐场,今后几年恐怕也不能耕种了。90%的村民打鱼为生,非常简易甚至有些原始的渔具在村里随处可见。村民说,他们打鱼不外销,仅糊口而已。

奥克庞瓦全村居民都信佛。灾后村中新修的佛塔一定是要等到最尊贵的客人到来时,才举行最神圣隆重的佛塔加盖塔伞仪式。

(本报仰光1月2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