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非遗国风吹台岛民族根魂连两岸

2010-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汪融 我有话说

(本文图片/台湾观众在展览现场观看木版画制作摄影/汪融)  

“非遗月”系列活动是海峡两岸同胞第一次在“非遗”保护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交

2009年11月7日至12月20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在台湾联合举办的“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书写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新篇,以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和情同此心的民族自豪感,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心灵的共鸣和震撼。

“非遗月”系列活动由“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和“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组成。其中,“国风”专场演出活动在台北市、台中市等地相继举办了5场,“根与魂”展览在台北市和台中市各举办了约10天。

此次系列活动不仅是一次鲜活的中华“非遗”展示,是海峡两岸同胞第一次在“非遗”保护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交流,更是两岸高层文化行政负责人第一次公开同台参加正式的两岸文化活动。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会长赵少华和台湾“文建会”副主委张誉腾以此次“非遗”活动为契机,一起参加了“非遗”大展的开幕活动,生动彰显了共同的中华“非遗”对两岸人心的凝聚作用。

“看到这些精彩的演出和文化艺术,我更有中国人的自信了,精彩的演出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的软实力。”

参加“国风”演出的演员多为地道的农民,这些民间艺术家和普通农民的纯朴表演,让台湾观众内心受到了震撼,许多台湾观众感动得泪流满面。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姚浙生董事激动地说:“以前一直以为西方文化是先进的,中国文化是土的,总有些自卑,看到这些精彩的演出和文化艺术,我更有中国人的自信了,精彩的演出也让我看到了中国的软实力。”

不少台湾观众说,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场演出,让他们对自己身上流淌着的民族血液感到自豪,以身为中华子孙而无比荣耀。“国风”在台湾的5场演出都引起热烈反响,所到之处深受欢迎,有上万人次的观众观看了“国风”演出,有的台湾观众为“国风”所倾倒,喜爱得如醉如痴,一直追随着表演团队,昼夜兼程赶到下一个城市为演出助兴加油。

在台北市和台中市相继举办的“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对中国大陆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全面梳理,其中最引人入迷的,是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40余位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展览共展出230余件珍贵展品,以图文、实物、绝活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人韵味,引起了台湾民众尤其是文化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和浓厚兴趣。

“这次展览,我们把由大陆申报的、两岸共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拿来给台湾兄弟看,让我们的兄弟放心,咱爷爷留下的家底还在!”

台北国父纪念馆破天荒为此次展览提供了最大面积的展厅,台湾大师级的“非遗”传承人悉数到场,与参加“根与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的大陆“非遗”传承人摆开“擂台”展示绝活,形成了海峡两岸“非遗”传承人首次面对面交流对话的精彩场面。

“根与魂”大展在台湾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让许多台湾人深切地感到中华文化的根魂所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田青感慨地说:“这次展览,我们把由大陆申报的、两岸共同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拿来给台湾兄弟看,让我们的兄弟放心,咱爷爷留下的家底还在,今后咱兄弟可要携手努力,相互取长补短,精诚合作,把我们共同的家底守护好呀!”

台湾著名作家陈若曦表示,希望台湾也要像大陆朋友那样保护“非遗”。不少台湾文化人士说,以前一直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在大陆,发扬光大在台湾;看了这次展览,参加了这些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发现这句话应该变变了。大陆保护传统文化虽然起步晚,但政府重视、民间支持,力度大、决心大、速度快、效果惊人,台湾不能再盲目骄傲了,要向大陆学习。曾经受日本影响习惯使用“有形和无形文化资产”概念的台湾人,在这次“非遗月”的影响下,也开始使用“非遗”这个概念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