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颈椎病四步自我调理法

2010-0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 赵百孝 我有话说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颈椎病临床有多种类型,轻者可见长时间颈肩部酸痛不适,重者头晕头痛,恶心、心慌心悸,颈部活动受限、手麻、肌萎缩,甚至上肢瘫痪。此病如不早期防治干预,后期往

往十分棘手。

中医学将颈椎病的主要病因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劳损,第二是感受风寒,第三是虚损内伤。中医对颈椎病病变的定位和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认识,认为是由表入里,从皮毛到肌肉筋骨,进而影响到颈部的功能活动。实际上,这种观点能更有效地指导颈椎的保健预防和调理。

关于颈部的劳损,中西医的观点基本一致。人类直立行走,颈部承担着很大的负荷,而且活动幅度大,很容易劳损。中医学中有“骨正筋柔”的说法,是说只要骨骼保持正常生理位置,筋肉就不易劳损而保持柔软,否则如果骨骼歪斜,就会过度牵拉筋肉导致劳损,表现为紧张僵硬。而长期的筋肉僵硬牵拉反过来又会损伤骨骼。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不少人需要长时间低头工作,使颈椎处于前屈位置,不仅如此,工作时间一长,脊柱就不能保持前后正直状态,而向左右偏斜,从而使脊柱颈椎扭曲前屈,与脊柱的本来生理曲度相背离,造成颈肩背部的肌肉劳损。这就是多数知识分子患上颈椎病最直接的原因。

关于感受风寒,中医学认为,颈项乃至后背部,是人体最为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袭。长期反复感受风寒,会影响到肌肉筋骨,诱发颈椎病。现代办公环境多设有空调冷气,尤其是盛夏季节,空气潮湿,而此时人体的皮肤腠理疏松,如过度贪凉,就会使背部长时间暴露于风寒湿邪之下,伤及背部的肌肉筋骨。另外,肌肉受寒后会变得紧张僵硬,骨骼关节的活动度也受到影响,常常出现错位的情况。这也是盛夏时节颈椎病高发的原因。

虚损内伤,是指人体随着年龄增高,肾气渐渐耗损,表现为筋骨的退化。中医学认为,40岁以后,人体的肾气逐渐衰退,如果不注意调养或长期超负荷工作,暗耗精血,筋骨失养就会加快老化,表现为腰膝酸软、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在颈部就会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不适等颈椎病的症状。

明白了颈椎病发病的道理,就可以自觉地预防和调理,让自己远离颈椎病或使之推迟发生。基于中医理论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颈椎病四步自我调理法,思路清晰,方法简单,如能持之以恒,效果十分显著。

一,骨正筋柔,保持正确坐姿

长期的颈椎的扭曲前屈是颈椎损伤的直接原因,因此首先要调整不良姿势,尤其是坐姿。

正确的坐姿,首先是要保持脊柱的左右正直不向一侧偏倚,其次才是避免长时间的颈椎前屈。要保持脊柱的正直不偏斜的要点有三,第一是两脚平行着地,不要翘二郎腿;第二身体与办公桌保持适当的距离,约一个拳头的距离,不能紧贴或远离办公桌;第三是要选择恰当高度的桌椅,使前臂自然放在桌面上,同时使脊柱正立垂直。第四要让电脑屏幕或书本与双目平行。

避免长期间保持颈椎前屈的方法有二:第一,定时休息,每隔约1小时离开座位,活动一下颈腰部,可做脊柱背伸的动作。第二,可调整电脑屏幕或书本的高度,让头处于轻度上抬位置。当然,要调整因长时间伏案工作所造成的颈椎和脊椎的扭曲偏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有规律地走路、跑步、游泳。另外,还可以采用盘腿端坐、跪坐等方式调整脊柱的左右偏斜。

二,捋指松臂,缓解颈肩紧张

根据中医经络经筋的原理,颈项部的筋肉是起于四肢部的手足末端,尤其是手部。要缓解颈项部肌肉的紧张和酸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手指部开始,沿前臂、上臂、肩部依次放松。先一手逐个捋另一手手指各3―5次,再按揉手掌掌骨之间的缝隙2―3遍,再按揉腕关节的尺桡两侧,使腕关节放松,然后由下而上抓提前臂、上臂和肩部的肌肉2―3遍。左右交替操作。也可左右交替拍打前臂、上臂和肩部的肌肉。也可站立位向左右、头顶方向用力伸展双臂和十指,以手指疲劳为度。

三,暖项摩肩,谨防风寒侵扰

颈椎病的外因是颈肩部感受风寒,因此要十分注意颈部的保暖,尤其是夏天空调环境下、冬季大风天气以及夜间睡眠时。要避免长时间直冲冷风,冬天外出要戴围巾使颈项部保暖。另外,要坚持定时用双手掌搓揉颈项部,每次15―20次,以发热为度。这样不仅可以放松颈项部肌肉,也可温通血脉,散寒通经。如受寒颈项僵硬不适,也可用艾条熏灸颈项僵硬疼痛部位,以温热不灼烧为度,温灸20分钟,常可立刻缓解疼痛不适症状。

四,调养锻炼,扶正强筋健骨

颈椎病的全方位调理,还要讲究扶正固本。一方面要避免长期加班熬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营养,要坚持适度规律的体育锻炼或气功锻炼。站桩和静坐是调治预防颈椎病十分有效的方法,不仅可以纠正脊柱扭曲,也可培补元气,强筋健骨,起到标本兼顾的作用。当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补肾强骨,舒筋活络的保健药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