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上公示:澳中小学教改迈出重要一步

2010-01-3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 我有话说

1月28日,澳大利亚中小学“公示”改革正式登上互联网,向学生和家长公开各个学校的基本情况和教学表现。据报道,“我的学校”网站一开放就受到了热烈的响应,以致不堪重负。澳联邦教育部长吉拉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网站设计的高峰点击率达到100万次,“这显示了人们对于网站的兴趣是很大的”。

基于尊重个人隐私

和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等因素的考虑,澳洲教育以往都是实行单独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不仅学生之间相互不了解各自的学习表现,家长们也只能从同事、朋友的相互抱怨中,略窥学校教育中的一些内情。人们对于公立学校的不满在上升。据报道,近年来,澳洲公校学生流失迅速,曾被视为贵族的私校现在已接受了近50%的中学生和30%的小学生。为了向家长们显示自己的“佳绩”,一些学校甚至不惜“做假账”,以提高公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陆克文政府上台以后,大力推进公立中小学改革,倡导建立“我的学校”网站,向学生和家长们公开学校的教学表现。据报道,在这个网站上,将列出澳洲现有1万所中小学校,内容包括学校概况、教师配备、出勤率、原居民学生比例和学生在全国识字和计算能力测试中的成绩。报道称,通过这一网站,家长们可以在全面了解子女所在学校的情况的同时,还可以对同类的60所学校,或者周围80公里以内的学校进行比较。

但是,澳洲教师工会则担心公示测试结果的做法有可能演变成“比赛排名表”,从而导致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而且“暴露”一些表现不佳的学校,甚至不恰当地使用一些数据,也将对教育系统造成损害。他们并威胁称,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全国18万教师将联合抵制今年5月举行的全国识字和计算能力测试。

澳联邦教育部长吉拉德则表示,“我的学校”网站将确保透明,其目的是要鼓励最优,并确定需要帮助的学校。她说,政府已经准备好了新的资金、计划和工作方法,以帮助十分需要帮助的学校。吉拉德同时表示,即使教师发起抵制,全国识字和计算能力测试也将如期进行。她说:“我追求的也是我认为教师们所希望实现的,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每个学校都能得到好的教育。了解每个学校的情况,可以对类似的学校进行比较,这是确保我们能够提供良好教育的一部分。”

“公示”改革也引起了人们对于谁该承担学校表现不佳的责任的关注。他们指出,国际研究显示,学校的表现与校长的能力直接相关。私校的成功之处,一在于有充裕的资金,二在于校长负责。这也使得名次表可以成为有效的衡量标准和工具。但是,公校的许多校长则没有权利做出他们想做的改变。而且,一组相同的学校可能包括不同的管理,很难将一个校长可以有权聘请教师的学校与另一个校长不得不接受教育部们派谴的教师的学校相比。澳中学校长协会负责人布莱尔表示,校长自治是提高学校质量的必要先决条件。小学校长协会负责人特利姆培尔也认为,将学校的需要与学生的技能和教师的能力连为一体将有助于改善教育体系。

吉拉德表示,校长们对于学校管理和领导的看法不尽一致,但联邦政府是鼓励给予校长们更多权力的。她说,让校长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联邦政府支持和扶植校长的义务就越大。据报道,目前澳各州教育部门给予所在地区公校的自管权不尽相同,维多利亚州最宽松,新南威尔士州最集中,西澳大利亚州正在放宽,并计划于今年成立30所独立的公校,给予校长和家长更多权利,包括可以自己聘请教师。

批评者还认为,有许多方面是很难用数据来衡量的,如社会资本、学生来源等等。吉拉德则表示,尽管有些事是无法衡量的,诸如一个人究竟是好是坏,舆论看法差异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衡量数据不能揭示人们所希望知道的一些东西。她承认,网站并不是尽善尽美的,仍需要不断改进。

尽管澳联邦政府呼吁校长们要与家长和社区“坦诚”交流学校的情况,但为应对“公示”改革可能给一些学校带来的压力,一些地方也还是采取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此间媒体曾披露一个地方教育部门给公立学校校长发出电子邮件,“指示”校长们要遵循“三个”原则。邮件称,这种公示将会给一些学校带来压力,最好的办法是向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成功的信息和未来支持所有学生的计划,所有学校至少要准备“三项积极”的吸引学生和学生取得成功的信息,以及2009年取得的成绩和2010年令人惊喜的发展计划。澳教育工会联邦负责人加利拉托斯就此表示,这显示了地方政府的重点是在“应付危机”。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澳中小学“公示”改革的争论一时仍难以平息,但公示有助于促进改变。阿德莱德格鲁伦加国际中学校长温迪认为,尽管“我的学校”网站仍很不完善,但是,任何促进教育体系透明的推动都是向前迈进的一步。她说:“经过几年,我认为它将成为一个好东西,我们那时或许就会说,为什么我们当时要那么担忧呢。”

(本报堪培拉1月30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