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毕节模式”实现新跨越令人期待

2010-0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甄澄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毕节试验区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要围绕‘三大主题’不断创新,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快步前行。”这是从日前在北京举行的“毕节试验区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传出的声音。

本次研讨会由中央智力支边协调小组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牵头举办。来自中央统

战部、中国科学院、各民主党派中央、贵州省委、毕节地委以及爱立信(中国)、香港优异资源集团等机构专家学者近百人,济济一堂,共同为新时期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献言建策。与会专家对当前试验区所遇到的新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如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生态现代化、壮大县域经济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

专家指出,当前,毕节试验区应加大土地经营模式、林权改革、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农村金融信贷等问题的创新改革力度,使试验区真正成为政策发展、体制创新、机制转换的实践基地,为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样本”。毕节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常务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近时认为,作为全国唯一的地区级“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毕节模式”的最大价值在于“试验”和“示范”,因此,要在发展中坚持探索“模式”背后的路径和机制。

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农村综合改革发展试验区在贵州毕节成立,“毕节试验区”、“毕节模式”由此得名。励精图治二十二载,昔日人口膨胀、经济贫困、生态恶化的毕节已是“翻天覆地”:2009年,毕节地区GDP已达467.7亿元,同1987年相比,财政总收入从1.96亿元增加到91.34亿元,贫困人口由345万减少到不足5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下降到7.21‰,森林覆盖率从14.9%上升到38.75%,“两基”人口覆盖率实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2.6%……改革试验积蓄的能量正在不断释放。毕节地委副书记、地区行署专员张吉勇表示,2010年,毕节将加大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投入,启动新型能源、特色农业、旅游“三大基地”建设,努力打造新型生态工业体系,为实现跨越发展打好基础。

研讨会上,很多专家都指出,在毕节重大而深刻历史变化的背后,是“毕节模式”所造就的“凝聚内力、吸引外力,实现内外力有机统一”的智力支边思路:试验区成立以来,一直得到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大力帮扶。据了解,20多年来,他们共为毕节引进资金4亿元,联系项目80余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兴改扩建各类学校119所,培训干部和农民1.8万人次。专家表示,在试验区新的发展机遇期中,这一点将更显宝贵,在全国范围内也更具示范意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