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共和国精神之巅的群像

2010-02-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贾宇 我有话说

这是英雄群像,历经岁月淘漉而依然立于精神之巅。

这是历史长廊,连接着英雄和人民,情牵着媒体和受众。

作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基础上,从2009年7月2日起,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各省区市新闻单位联合推

出大型人物专栏《人民英模》,迄今为止共介绍近200位(组)英模人物。栏目一经推出就得到各界广泛关注,产生了强烈反响。读者和观众从这些报道中,回顾民族精神的发展线索、瞻望改革创新的时代前沿,从中汲取前行的无穷力量。

英模的讲述者、英模的家人、虔诚的受众,此刻,是记者的采访对象。

编撰者们坚信,这些不朽的价值,总能触发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情感、最火热的激情、最强烈的渴求

“文人操管之际,其权为至重也。”传者为人立传历来如履薄冰,何况传主还是备受人民尊崇的革命先驱、战斗英雄、道德楷模、时代先锋!

“一定要把开创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具影响力、最能激励和感动人的英模选出来、写出来,并要事迹准确可靠、情节真实感人、语言简洁生动。”接到为《人民英模》栏目组稿的任务后,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黄如军和他的团队就为自己定下目标。

近200位(组)传主,近百年时间跨度,每篇稿件都要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精炼出千把字,还要将英模们的生平事迹讲准确、讲明白、讲生动。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一次劳心劳力的写作长跑。

而发生在军事科学院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所所长姜铁军身上的这个故事,却久久地激发着编撰团队的工作热情:有天晚上,姜铁军读到陈觉烈士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赵云霄烈士写给襁褓中女儿的遗书时,禁不住抽泣起来。诀别信中写道,“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随后,他将这两封书信递给女儿。女儿静静读完,热泪从脸颊滚落。斗室静谧,父女相对无言,但分明有汹涌的波涛,在两代人中间激荡着,似乎抚平了一切“代沟”。

编撰者们坚信,有些价值是普世的和不朽的,它们总能触发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情感、最火热的激情、最强烈的渴求。

一页页、一帧帧文献资料被赋予了生命和高贵。经过细致筛选、反复思考、精心撰写、详加核实,那些忠于理想信念、挚爱祖国人民、倾情党的事业的英模群像在编撰者的脑海中清晰起来:林祥谦、瞿秋白、张思德、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张海迪……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新华社许多记者深入一线,寻访英模及其亲朋。为确保稿件质量,有时要数易其稿。有些英模在新华社图片库中没有记载,新华社摄影部的编辑就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确保每篇稿件、每位(组)人物都配上图片。

历史是用细节构成的有机体,只有用可触可感的历史细节才能调动起观众情感。中央电视台新闻专题部主题报道组在制作抗日英烈吉鸿昌的片子时,本已设计好片头。寻访到吉鸿昌在天津的女儿吉瑞芝时,老人激动地打开卧室衣柜门锁,找出一个小铁盒。铁盒里珍藏着她父亲1931年因反对国民党军围剿苏区打内战,被蒋介石解除兵权,逼他出国考察时写的一本《环球视察记》。逢“九一八”事变爆发,吉鸿昌毅然中断在欧美的考察,冒险回国组织抗日斗争。编导当即让摄像跟拍了这个细节,并以此重新构思片头,既说透了历史,又加强了节目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纷纷在重要位置转发新华社稿件,以求更好地体现英模人物的精神特质。“在处理每篇文字稿时我们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精心配上英模照片,详细核对文字和史实,腾出重要版面位置进行刊发,力求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这是光明日报夜班编辑的肺腑之言。

今天,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正掀动起改革奋进的时代大潮,在新世纪的中国舞台交响回旋

“闻其声者莫不油然而兴爱国之思,庄然而宏志士之气,毅然而同趣于共同之鹄的。”郭沫若曾如是评价《义勇军进行曲》。

在民族艰危时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磅礴郁积而一发不可收,这种精神在人民英模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激情漫卷、鼙鼓声声、山鸣谷应,人民英模凝聚起亿万民众为尊严、自由和幸福砥砺前行。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欢欣鼓舞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到来:“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在狱中,面对国民党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方志敏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将领罗炳辉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生最快慰的是真正勇敢地牺牲个人的一切利益,最热诚努力地为民族独立、自由、解放而斗争。”

当浪漫的革命英雄主义遭遇到残酷的现实,英雄何以成为英雄?

“是因为他们都秉持无比坚定的理想、信仰。”黄如军和姜铁军给出同样答案。

“这些英模人物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丰碑。”黄如军告诉记者,在为《人民英模》栏目组稿过程中,大家都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在看到和写下人民英模事迹的同时,自身心灵受到震撼,精神得到洗礼。

毛泽民烈士的外孙曹耘山是共和国同龄人。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近10万字的档案资料中,曹耘山寻找到毛泽民手书的自传,里面清楚地标明其入党时间是1921年冬天,修正了以往的错误提法,并在《人民英模》栏目介绍毛泽民生平时使用了准确材料。他说,《人民英模》中列举的只是无数革命先烈的优秀代表,通过媒体扩大传播革命先烈事迹,对于后人铭记历史、传承先烈遗志、振奋民族精神非常重要。

“共产党人的好榜样”彭雪枫烈士是北京汇文中学校友。如今,汇文中学的“彭雪枫班”已传承了4届。汇文中学德育处副主任胡迟说,高中阶段学生的人生目标逐渐显现,这样的年龄正是崇拜英雄的年龄,他们渴慕英雄、仿效英雄,《人民英模》栏目的推出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人格品质的提升无疑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重庆渣滓洞里宁死不屈的江竹筠,早已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深入人心。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江姐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说,包括江姐在内的一大批革命先驱,他们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为人民利益义无反顾的精神,一直深深感染着她。这种精神在这个时代依然可贵。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民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前面,那么就会使我们的事业更好地向前进。

今天,这种宝贵的民族精神正掀动起改革奋进的时代大潮,在新世纪的中国舞台交响回旋――

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掌握现代电力施工技术的专家型工人窦铁成、始终保持“战时忘死、平时忘我”军人本色的“独臂英雄”丁晓兵、在冰雪成灾的湖南郴州和震后汶川都能见到他们身影的“唐山13义士”……他们,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宣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

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网站,众多网友纷纷表达对人民英模的崇敬之情。网友李树德说,你们都是共和国的英雄,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应该永远铭记。为你们自豪,为你们骄傲,向你们致敬!

这些文化科技教育界的先锋,以独特的精神气质为人民英模阵列增添了轻灵、雅致和浪漫

在《人民英模》栏目中,还有这样一群人灿若繁星:冼星海、郑律成、常香玉、鲁迅、闻一多、钱学森、王选、吴大观、孟二冬、方永刚……这些文化科技教育界的先锋,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用深沉的歌喉和笔触,用强大的理论和思想,用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推动国家前进、时代发展、人民幸福。他们以独特的精神气质为人民英模阵列增添了轻灵、雅致和浪漫,他们的事迹在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共鸣。

在云南玉溪市聂耳故居,讲解员任佳正带领参观者走到聂耳生平展前:“聂耳虽英年早逝,但他在有生之年创作的音乐却吹响了中国革命的号角。”每天要接待几百位参观者,不断熟悉、讲解、传播聂耳事迹已成为她的日课。她说,聂耳是全国人民尊敬的“人民音乐家”,在《人民英模》栏目看到聂耳的事迹备感亲切和骄傲。

1932年,邹韬奋成立生活书店,团结了一大批进步作者,先后出版发行数十种进步刊物和包括马克思主义译著在内的1000余种图书,成为抗日救国的思想集散地。《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李伟在看了《人民英模》栏目中介绍邹韬奋的事迹后深受触动,他说,邹韬奋先生从来主张,特殊的时代需要提供特殊的精神食粮。现在我们正有幸处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中,面临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退休前,路长琴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而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原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蒋筑英的爱人。28年,路长琴一直把蒋筑英的遗像摆在中厅,每逢年节总要献上几束小花。1982年6月末,光明日报在中央媒体中率先报道蒋筑英事迹,蒋筑英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楷模。2009年12月,各大媒体再次在《人民英模》栏目集中刊播蒋筑英事迹。路长琴对记者说:“这说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蒋筑英,说明蒋筑英刻苦钻研、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过时。”路长琴又说,她对绝大多数人民英模的事迹都很熟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积累的所有宝贵精神财富,都应该好好宣传、发扬光大。

是的,回首,是为了铭记;仰望,是为了继承;驻足,是为了更加坚定地前行――这,或许是一个栏目带给我们的收获与启迪。

(本报北京1月31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