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可贵的“淅川精神”

2010-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先琴 本报通讯员 贾林伟 张本贵 高帆 我有话说

岁首年末,家家迎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的淅川县却面临又一次移民搬迁。20天里,全县8个乡镇2675户10835名村民顺利安全地迁入新居。这样的速度让有关部门赞叹:淅川人精神可贵!

作为全国瞩目的南水北调渠首所在地,淅川的发展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与无私奉献紧密相连。如今,新一

届县领导班子将其总结为“淅川精神”――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勇创一流的争先精神。县委书记袁耀生说,这是我们千金难买的财富。

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库大坝破土动工,数万名淅川干部和民工参加建设,49人为之牺牲。1961年起,围堰蓄水淹没淅川土地54.3万亩,损失总额居河南、湖北两省4县市之首。

1959年3月至6月,8008名淅川青年到青海支边,拉开了库区移民搬迁的序幕。穿越“文革”直到1976年,20.2万名淅川儿女走出库区,迁至河南其他地区及湖北、青海等地重新扎根。

2005年,大坝加高工程启动。照此核算,淅川144平方公里国土将受淹。一库清水,将再次“赶走”淅川县11个乡镇的16.2万名移民,总量超过小浪底移民最多的新安县,农村移民量超过三峡移民最多的万县市。

南水北调是“国家行动”,淅川人民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移民到2009年的试点移民,淅川先后有40万名干部和移民参与到这场长达半个世纪的大迁移中。

50年移民史就是一部奉献史。淅川人民在服务南水北调的伟大实践中唱响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培育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

正是这种精神,使淅川当地的发展呈现与众不同的速度与效果。

与南水北调同步,淅川提出环保与工业统筹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蓝天碧水。认真落实环保第一审批制度,淘汰高耗能、污染型企业,积极为科技环保型产业发展腾空间,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医药化工、电力等工业群,一批产值超10亿元、百亿元的巨型企业正在淅川崛起。

致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生态立县,保护水质,走经济发展与生态和谐共赢之路。关停并转110多家企业,投资7600多万元建成治污设施160台(套)。强力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形成了7万亩湖桑、7万亩柑橘、15万亩辣椒、35万亩花椒的特色产业格局;以文化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建成3A和2A级景区各两个。

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县城。近6年来,县城规划控制区由20平方公里扩展到45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由9.8平方公里发展到34平方公里。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快老城区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改造步伐,全面推进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形成一街一景。突出抓好渠首集镇群建设,使其成为展示淅川乃至河南发展形象的一张名片。

从2002年到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从34亿元增至9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连续6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0.7亿元增加到2.7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由15亿元达到38.3亿元。

“淅川精神”塑造时代楷模

在淅川,无论是库区移民还是党员干部,“敬业、实干、奉献、争先”最光荣。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和渠首所在地,淅川人民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一库清水送京津”的承诺。2005年5月4日,县纪委原副书记任朝学累倒在“保护丹江水,打击滥采滥挖钒土”工作一线,在之后的3年半时间里,他因忙于工作竟然没作过一次系统的体检。2008年12月3日,淅川县万人试点移民启动之日,他倒在上早班的路上,再也没有醒来,终年45岁。“我是党员,我是人民的干部。不敬业,愧对衣食父母,我良心难安!”任朝学生前经常对妻子说。

淅川铝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袁中告工作起来,被誉为“拼命三郎”、“淅川一头牛”,其“五无”最有名:一无上下班时间,二无双休日,三无节假日,四无有病无病之分,五无办公场所,几十年来,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4个小时以上。“23年无亏损”,缔造一个金属企业的发展神话,甚至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稳渡难关。

“我是在‘淅川精神’激励下成长的。”淅川县电业局局长严君国抓住国家实施南水北调和宁西铁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机遇,用了4年的时间把淅川电网构架起南依丹江电厂、东联华中电网、西结西北电网的多源供电、安全可靠、稳定灵活的网架结构。淅川电网因此成为豫、鄂、陕三省交界区域具备枢纽性质的电力平台,供电总量多年来为河南省同类企业第一。

如今,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在即,那一渠北上的清流,将成为淅川精神的象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