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翠相依伴

2010-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静波 杨洁翎/撰文 徐冶/摄影 我有话说

晨雾如薄纱系在苍翠的凤尾竹上,掩映在绿海的竹楼飘起了袅袅炊烟,西双版纳景洪市的曼景兰村寨苏醒了。在竹楼上,悠扬的葫芦丝伴着小卜少妙曼的舞姿,热情的主人用竹筒酒、竹筒饭、竹筒烧肉、竹筒茶、酸笋鸡、酸笋鱼、烤苦笋和油炸竹虫等待客,让人置身竹子的天地。

在我国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中,竹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彝族的灵竹崇拜,祈求的是子孙绵延;纳西族“素笃”竹篓,承载着生命之神;击打竹筒驱赶邪魔的竹筒舞跳出了哈尼族的豪迈;月光下竹林深处口弦拨动的是傈僳族男女的情深意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狩猎中的弓箭、弩机;建筑中的竹楼、竹篱;舟楫中的竹排、竹筏;服饰中的竹布、竹屐;餐饮中的竹筷、竹笋;医药中的竹茹、竹沥;旅途中的竹轿、竹杖;工艺品中的竹编、竹雕;生活用具中的筐、蒌、箩、筛、箕等等,甚至跨越江河天堑的竹溜索……可以说无竹不成寨,无竹不成楼、无竹不成席、无竹不成舟、无竹不成书、无竹不成乐。

竹子的广泛使用是各民族在对自然的探索、认知中逐步发展的。不同的民族对竹子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佤族用巨龙竹建盖竹楼,傣族用香糯竹做竹筒饭,景颇族用野龙竹做竹筒酒、用香竹做竹筒茶,独龙族用毒竹做竹箭,苦聪人用铁竹做弓弩,傈僳族用金竹的竹鞭做烟斗,纳西族用箭竹做竹笔书写东巴经文,彝族用刺竹做扁担,用绵竹编织竹器。各民族把竹子物尽其用,从物质生活到精神领域,婆娑竹影时时显现。人们通过竹子了解自然,认识自身,少数民族对竹子的开发利用当是中国竹文化的缩影。

竹子的根系十分发达,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护佑着各民族的生存环境与生态安全,人们在竹林的怀抱中得以祥和安宁。随着时代的进步,广大边疆民族地区对竹子的开发利用将更加深入,节能环保的功效将更加彰显,而各兄弟民族的生活也如同翠竹一样充满生机与活力。

竹筐双挑

大箩筐小谷场

龙竹装大米

山顶竹编

建盖傣家竹楼

影挂竹墙

集市竹货

戴竹笠挑竹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