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沙漠绿洲的歌者

2010-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阳 我有话说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缘,沿叶尔羌河流域,生活着维吾尔族的一支――刀郎人。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沙漠与洪流的土地上,铸就了狂放坚韧的个性;他们传唱了不知多少代的歌――维吾尔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艾山・亚亚、玉山・亚亚孪生兄弟是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认

定的传承人、这片沙漠绿洲的歌者。

玉山是新疆麦盖提县刀郎木卡姆的灵魂人物,他的那面像有灵魂一样的达甫(手鼓)已经伴了他几十年。核桃木制成圆环蒙上牛皮,内圈镶着铜环,背面用白色的牛骨和黑色的牛角拼出规则的几何图案。由于长期用力拍打,牛皮已经薄而光滑,布满指甲划过的痕迹。

十几位老汉坐成一排,玉山突然举起手中的达甫,双臂猛烈摇晃,眼神散落得四处皆是。一个高音突然喷涌而出:“情人啊,你是来把我瞧瞧?还是来为了把我烧烤?莫不是要让熄灭的情火,又在我心田里熊熊燃烧?”他的头高高仰起,五官紧紧缩成一团,仿佛被魔鬼附了身。唱着唱着,玉山将达甫抛向空中,又急急地拉扯回来,阳光穿透的牛皮几乎就要破裂。扎着彩色腰带的男人和穿艾德莱丝绸的女人在玉山的呐喊中坐立不安,于是跳舞,只能跳舞。这是对玉山演唱的赞赏。

和玉山比起来,早出生五分钟的孪生兄弟艾山・亚亚要沉稳许多。兄弟俩总是形影不离,玉山唱到哪里,艾山也唱到哪里。艾山、玉山七八岁就开始跟父母学唱刀郎木卡姆,到现在,年届古稀的兄弟俩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明星。刀郎木卡姆原有12部,由于种种原因,其中3部已经失传,要唱完现存的9部刀郎木卡姆,大约需要四五十分钟。艾山和玉山每天的24小时里,不知有多少个四五十分钟是在刀郎木卡姆的美妙歌声中度过的。

在新疆维吾尔木卡姆中,相对于具有宫廷气质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与其说是唱,不如说是喊。喊出来的,是生活在沙漠绿洲的刀郎人骨子里的狂放与坚韧!刀郎木卡姆的四种乐器――达甫、热瓦甫、卡龙琴和艾捷克,艾山不仅精于演奏,还会亲手制作。刀郎艾捷克是艾山最擅长的乐器。在所有的刀郎艾捷克中,一眼就能认出哪一把是艾山的――如果不是被他拉出伤感的旋律,色彩艳丽而饱满的乐器倒像是一个精致的工艺品。

玉山有一个大旅行包,白色布面上印着“2008”深蓝色字,旁边有玉山用黑色水笔写的自己的名字。旅行包跟着玉山从麦盖提县央塔克乡走到了北京,走到了巴黎、东京和伦敦。2004年春天,玉山和艾山第一次出国,在法国巴黎演出。跪坐在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台下一片漆黑,艾山心想,没有人看,我们就像在家一样唱给自己听。达甫的最后一击响彻剧场,眼前突然一片光亮,那么多金发碧眼的观众全都站起来,掌声雷动。艾山心里欢喜:“原来外国人也爱听咱的木卡姆。”

同艾山、玉山兄弟俩一起演出的老伙伴中,年纪最大的已经80多岁了,牢记长达四五十分钟的唱词对老人来说,已经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哪里有不老的人生?老艺人们纷纷带起了徒弟。艾山有十个孩子,每一个都是演唱刀郎木卡姆的高手。小儿子拜海江・艾山今年26岁,已经跟父亲和叔叔学了3年木卡姆,常被邀请到各种庆典上演唱木卡姆,更多的时候,他抱起达甫,在亲友聚会时跟着父亲像疯了一样喊个没完。拜海江曾到乌鲁木齐新疆木卡姆剧团进修,这是他去过的最遥远的地方。拜海江说他也想像父亲一样,到北京甚至更远的地方去,把沙漠绿洲的歌,唱给更多的人听。

艾山的一对16岁孪生外孙,也叫艾山、玉山。艾山、玉山,在维语里是彩虹的意思,据说取这个名字的人,总是特别会唱歌。小哥俩初中毕业后,就跟着爷爷学唱木卡姆,如今已经成了刀郎木卡姆的小传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木卡姆,正在一代又一代沙漠绿洲的歌者口头和无数人的心中传唱。

(摄影/程伟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