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小国收藏天下

2010-02-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布鲁塞尔记者 何农 我有话说

阿诺斯欧先生在他的收藏品书房中。何农摄

比利时人有收藏的传统。究其原因,记者曾经和许多比利时人讨论过

,首先还是比利时人相对比较富有吧!

比利时建国近200年来,一直是西欧资本主义强国。工业革命、新技术革命、知识经济等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比利时都没被落下,所以经济发展一直很顺利。两次世界大战,没有给比利时造成像对其他邻国那样的大破坏,比利时社会也一直比较安定,没有发生过大革命、大动乱。所以,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传承下来,老百姓家里都有点“家底儿”,是典型的“藏富于民”。还有,比利时人绘画、织毯的天赋和习俗,也培养了他们的艺术爱好和鉴赏力。当然,还有一个理由就是投资。比利时人不像临近的卢森堡人、瑞士人和海峡对岸的英国人那样有了钱就买房子置地,而是用于投资。还有,就是收藏。有钱的人,收藏艺术品、古董、大件物品;不那么富裕的,也有自己的收藏方向:火柴盒啊、招贴画啊、信封信纸啊,等等。不在价值高低,怡养性情、增加生活情趣才是目的。我认识的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希丽微女士,收藏了3000多枚法国香槟酒的酒瓶盖,那些虽造型类似但图案各异、只比大拇指指甲盖儿稍大但都有强烈个性的酒瓶盖,一个一个地看下去,也十分壮观!

目前,在全球收藏界的某些领域,如中国古瓷器、中国现当代艺术作品等方面,有些顶尖的收藏家就是比利时人,他们在全世界同好者中享有盛誉。就国土面积和人口来说,比利时是小国;但就收藏的范围、种类和水平来说,又是个大国,真可谓“小国收藏天下,天下融于小国”。还有一点,比利时人的收藏,和他们民族的特点类似,相对而言比较低调、谨慎,不那么张扬,所以,大都少有大众知名度。

此次“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使此间公众和媒体有机会了解了不少比利时民间收藏家的“庐山真面目”。譬如,布鲁塞尔圣・兰贝尔区一个十分偏僻的区属博物馆,在艺术节期间举办了“中国风”民间收藏展,展出的都是组织者从个人收藏者手中征集到的中国古代、近代日常小用品,如鼻烟壶、玉饰、瓷器、餐具、文房四宝、金银铜器小摆件、编织物、小幅字画、小件家具等“中式小玩意儿”,虽说不上价值连城,但都能以小见大,绝对有相当的收藏价值和文物研究价值。

而圣・皮埃尔区的一个私人小博物馆里,在艺术节期间,则举办了一场“西方人发现中国的文字记忆”展,展出的是一个私人收藏的古代西方有关中国的出版物。展品约有130件,虽然不多,但出版时间纵贯数个世纪,都是以文字、图片、照片等形式流传至今的出版物,内容涉及西方人对当时中国社会和政治、经济生活的观察、记录、积累和评论,而这些出版物使用的语言和出版国家更是涉及近代以来几乎所有西方大国,如英、法、德、荷、西、葡、意、俄,等等。

这些藏品的收藏者、在国际商贸纠纷、案件仲裁中十分活跃的比利时著名律师贝尔纳・阿诺斯欧(Bernard H anotiau)先生对记者说,他从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去中国访问后,就明确了目标,开始这个主题的收藏。现在,已经收藏了总共约1700件藏品,自己可以肯定已经是同类收藏的翘楚了。

阿诺斯欧先生说,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他就自我感觉特好,觉得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后来痴迷于收藏去中国旅行的西方人留下的出版物,自己在全世界的有关书商、古董商的客户名单里都榜上有名。朋友们都和他开玩笑说,他前世一定是个中国人!而他现在的生存状态,不仅职业生涯离不开亚洲和中国,甚至还在亚洲置了业,每年都要去那里待一段时间。迷上了这个主题的收藏,现在几乎每个月都有收获,上周还新买了一本。这些大都是棕色羊皮封面、印制考究、“百岁高龄”以上的古书,静静地陪伴着阿诺斯欧先生度过了他的大部分业余时光。

根据阿诺斯欧先生的考证,西方文献中,第一次提到中国的西方人,应该是公元4世纪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尔塞利努斯(A m m ianus M arcellinus 约公元330~395 年),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谈到了“伟大的丝绸之路”,和“丝绸之国”(Seres)。明朝后期,西方耶稣会士开始了在华的多样交流活动,达到了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而比利时人南怀仁(F e rd in an d V e rb ie st,1 6 2 3 ―1688)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Jo h an n A d am Schall von Bell,1592―1666)、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齐名。南怀仁在华30年,传播了西方天文学、数学、地理学、物理学、机械学及火炮方面的知识,对于清初的历法改革、天文仪器的制造及铸炮御敌,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诺斯欧先生的藏品中,最早有关中国的西方古代文献,是1498年一本拉丁文的书籍,这本由希腊人撰写的诗歌史中,提到了中国。他的藏品中,还有许多中国的早期照片。不是出版物,而是真正的照片。这些当时有机会去中国的欧洲传教士、商人、旅行家们的私人影集,用影像忠实地记录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情况,现在则都成了阿诺斯欧先生的心爱之物。看着看着,他忽然拿出一本绿色封皮的书,骄傲地对我说,看!这是拿破仑的私人藏书!我对书中没有拿破仑的签字、名章或什么印迹表示疑问,他指着绿色羊皮封面和上面的徽章标志说,不会错!这就是拿破仑的私藏,绝对无法复制!

此次展览是阿诺斯欧先生藏品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我想多年来他一定投入不菲,但他对一共投入了多少金钱已经没有概念。不过,我们都确信,这些藏品价值会越来越高。他还开玩笑说,将来退了休,也许还得指望这些藏品养家糊口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