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爱无言

2010-02-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采写/本报 记者 齐芳 摄影/王涛 徐涌 我有话说

在四川采访灾后重建,记者始终被一种豁达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感动着。工地上、板房中、教室里、田野间……大家忙碌而充实、勤奋而乐观。人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认真努力地工作和生活。每一位受访者都是普通人,或许就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芸芸众生。然而,这一点一点的

普通凝聚起来,就是民族亘古延续的命脉,就是中国挺直的脊梁。今天本版特撷取记者在四川地震灾区采访到的人物故事呈现给读者,让我们共同感受这份用爱凝结的感动。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四位地质学专家:

灯火阑珊处智慧为重建

1月26晚,时针指向8点,成都笼罩在夜色中。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研究所依然灯火通明。

共建新家园携手创奇迹

70岁的陈国阶研究员是地震灾区重建专家顾问团的成员,他不仅参加了四川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总体规划,最近还帮助汶川县政府建立了量化的灾后重建指标体系。“我们量化了‘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目标,比如房屋建多少算达标,基础设施到什么程度算完备,生态环境达到什么标准算恢复,等等。”陈国阶说,“我们还针对滑坡等次生灾害的防治给镇里出了些主意。我在汶川上上下下多少次,那里有多少土地可以利用,哪里可以利用,我太熟悉了!”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所山区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品权参加了全省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估。“这项研究是由所长邓伟研究员牵头的,经过一个月不眠不休的研究,我们按照不同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把灾区划分为五个区域。”刘品权说:“在最后出台的决策中,地震灾区被分为重点重建区、适度重建区和生态重建区,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重建。可以说,我们的评估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孔纪名研究员参与了针对汶川大地震的应急考察项目,“这个项目是中国科学院在汶川大地震后启动的,2009年底刚刚结题。主要是对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冒着余震不断、次生灾害频发的危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们的团队先后派出约90人次、分6次到地震灾区进行考察。“接下来,我们还将深入研究山地环境在地震诱发作用下的成灾机理,以及灾害链发生的过程和灾害防治对策。”孔纪名说,“对有些灾害现象不是一两年就能弄清楚的,我们将努力不懈。”

副所长韦方强领导开展了“灾后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的评估和预测”课题研究。“我们的课题是2009年启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对震区独特地质条件下发生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相对准确地预测预报。”韦方强说,地震改变了震区的地质结构,使得原有的预测预报方法不再适用,“比如原来降水在100毫米以上才可能引发泥石流,现在可能降水达到50毫米就能引发灾害。”韦方强说,这一研究课题将于2010年12月31日结题,“目前评估已经差不多做好了,下一步我们将建立预报预警模型。这个模型做好以后,可以和降水预报同时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预警。”

记者走出山地所时,时针已经划过10点,这里的人们依然未眠。

擂鼓八一中学学生在崭新的教室里认真学习。

东方汽轮机厂工人吴俊在新建开工的厂房内作业。

在闻名遐迩的绵竹年画村里,村民们正在紧张地赶制年画,喜迎新春。

北川县擂鼓八一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樊彩雯:

我想将来去当兵

“做梦也没想到我们学校也能这么好,真要感谢援建的解放军叔叔!”樊彩雯有双晶莹透亮的大眼睛,干净的马尾辫,红扑扑的脸蛋,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多余的修饰。

八一中学就是原来的擂鼓中学。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学校顷刻间变成一堆瓦砾。济南军区接受了该校援建任务,重新选址、异地重建。2009年7月,一所现代化学校让所有人为之惊艳!为了表达全校师生乃至全镇、全县人的感激之情,学校改名为“八一中学”。

樊彩雯现在最喜欢的科目就是每学期开学前的军训,“解放军叔叔陪我们一起练,对我们又严厉、又好!地震时他们救人,现在又给我们盖学校,真是太帅了!我将来也当兵!”正说着,她却叹了口气,“可惜我眼睛近视了,不能实现愿望了!”当记者告诉她近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报考军校的某些专业时,小姑娘的眼睛被兴奋燃亮了,“真的?你说的是真的?”

再过两天就要期末考试,樊彩雯说自己时间很紧张。可谈起学校的变化,她就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我们上课可没有电脑、电视,英语课上很多东西没见过、不明白,只能死记硬背。现在老师经常上网下载些图片给我们看,理解就容易多了。”小姑娘一说话就笑,脸上有个漂亮的酒窝:“现在化学课可以去实验室,美术课在美术室,还有音乐室、广播站……食堂也大了!原来食堂小、人多,去晚了只能打饭回宿舍吃。现在食堂多宽敞,全校学生一起吃饭都没问题!”

八一中学政教处主任曾光强介绍说:“我们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初中,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可以容纳两千人、42个班,生源涵盖擂鼓镇和周边三个镇甚至还有绵阳市的学生。”

校门口是个小型广场,兼作停车场。在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一座解放军和羌族少年在一起的铜像。校内所有建筑主体都以米白色为主,辅以青色砖片,窗框和外走廊则用深红色,装饰多用羊头浮雕,“这种配色和装饰图案都是羌族的习俗”。

学校大体可以划分为5个区域,一进校门就是学习工作区,从左至右是圆形阶梯教室、主教学楼、功能楼一字排开。走过教学和办公区,左侧是运动区,300米一圈的操场,“中间球场可是真的草坪啊!”樊彩霞的语气里透着自豪。跑道四周有二十几个乒乓球台、四个篮球场和一个排球场。紧靠操场是住宿区,纵向排列着四栋学生宿舍和两栋教职员工宿舍。食堂在学校的最后部。休闲区在学校的最右侧,是个小花园。木质的阶梯和鹅卵石小路蜿蜒其间,还有一条水渠穿过花园中央,“济南军区的好几位将军都在这里栽下了友谊树!现在整个擂鼓都在施工,所以没有水,等明年夏天你再来看,肯定是鸟语花香!”

樊彩雯说,她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设计别致的圆形阶梯教室,“我们都叫它‘小鸟巢’,你从北京来的,觉得它像不像?”阶梯教室外墙也是米白色的,最高处贴上一圈深红色木片装饰,设计者还用同色系木材在屋顶做出圆环装饰。若能俯瞰,该像美丽的土星环一般吧!

樊彩雯还请记者一定要去她们的宿舍看看。“原来宿舍又小又挤,一层楼只有一个卫生间。你看现在,我们7人一间,每人都有一个小储物柜,还有独立盥洗室!”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洒进屋内,双层床铺靠墙分列两侧,孩子们的床铺整洁干净。盥洗室在寝室的最内侧,两个开放式洗面台上是放置牙具和毛巾的隔板。

采访最后,樊彩雯叫住记者问:“近视真的可以报军校?好多同学都想当兵,我得请老师帮忙看看到底标准是什么,好告诉大家!”

山东省济南援川前方指挥部邵明龙:

来援建的哪个身上没有故事

按着老乡的指点,记者找到位于北川县擂鼓镇路口的济南援川前方指挥部,25岁的邵明龙在这里留守。“对不起,大男人的屋子有点乱,都是烟味。”小伙子有些羞赧。

“我们在擂鼓的援建任务基本已经完成了,大队人马都在北川新县城的工地上。现在我们承建了擂鼓其他建筑任务,等老百姓搬入新居,当地政府把板房拆迁完,我们就可以开始新工作了!”从抗震救灾到援建再到承建,邵明龙在北川度过了两个冬天,他说自己已经渐渐习惯了南方暑天的酷热和冬天的阴冷。

“2008年9月份我就到擂鼓了。刚遭灾那会儿,人们的精气神可没这么足。”邵明龙说:“那时候人心惶惶的,走在板房区里,你可以明显感觉到那种几乎不容人喘息的紧张。水是奶白色的,喝水、吃饭、穿衣、连个纽扣都要从绵阳运进来,别说受灾群众,我们心里都不踏实。”

或许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邵明龙身上有一种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干练。“还是政府应对得当,很快把钱、粮等各种必需品发到灾区人民手中,大家才渐渐稳定下来。后来重建的飞速进程让大家的信心更足了,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新变化。这一年来,幼儿园盖起来了,学校盖起来了,卫生院盖起来了,山东大道正在紧张地施工,各种公益性、基础性设施也都建起来了,心里也就越来越踏实了。”

重建里的苦和累,他不愿多说。“来援建的哪个身上没有故事!我们单位有结婚十几天就回来参加援建的,有因为大半年没回家孩子不认识的,这对我们来说太平常了。”可他总是念念不忘那次羌历新年的篝火晚会,他给记者看一张张珍藏的照片,“这是我和朋友喝酒,这是我和羌族小孩子合影……”

福建省援川前方指挥部詹国方:

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民族大爱

詹国方,人如其名,四四方方、壮硕憨实,看着就让人感觉特别实在。地震前,他在福建省南平市建设局工作;援建中,经验丰富的他成了援建项目建设管理的不二人选。

“援建工作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民族大爱,我愿尽我所能为灾区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就是这种力量,让詹国方主动请缨来到四川灾区;就是这种力量,让他放弃所有休息日,提前完成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就是这种力量,让他毅然要求留在灾区参加为期三年的援建工作。

彭州市九尺中学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地下水位高,基础持力层深度比原设计超出一倍多,对建设进度产生了很大影响。“形势严峻啊,决不能因为这些脱了援建的后腿!”詹国方下定决心。从这以后,他每天蹲守在工地,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人员一起,科学合理安排工期,及时协调建筑材料供应、施工用水用电等。四川的潮热让詹国方很不习惯,常常中暑。有一次,他病倒在工地上,同事们把他抬进工棚后才发现,他的鞋子里都渗满汗水。

2008年12月21日,詹国方忽然接到家人电话,一向身体健硕的老父亲突然病故。詹国方含着眼泪往家里赶,然而仅仅一周以后,他又出现在工地上。那个春节,他没有回家,因为工期太紧了。

2009年6月,儿子中考的关键时期,他也没能回去看看。“那时是九尺中学工程争分夺秒抢工期的关键时期,走不开啊!”谁知孩子在中考前大病一场,发挥失常,没有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

为人子者,未能在老人床前尽孝;为人父者,未能尽心照料子女。詹国方说:“我总觉得亏欠家人太多。”让詹国方坚守的,就是这份“民族大爱”!“把援建项目建设好,让灾区人民心里踏实,这是大家共同的愿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九尺中学项目顺利完成,通过成都市“芙蓉杯”结构优质工程验收。2009年9月1日,在板房里上课的孩子们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教室。捧着孩子们采摘的鲜花,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詹国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绵竹市汉旺镇党委委员,规划建设办主任沈阳德:

地震没有被打死做点活路算什么

1月26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小雨,阴湿的寒气钻心刺骨。“我们这里就是这样,一下雨穿得再多也抵不住寒,你们北方人可能不习惯。”看着冻得直哆嗦的记者,沈阳德抱歉地笑笑,“真是辛苦你们了!”

说到辛苦,沈阳德当得起这两个字。老母亲在地震中遇难,这个村里出名的孝子在瓦砾上磕了三个头,说了句“妈,儿子对不起您老人家,不能给您尽孝了”,就投入抗震救灾的队伍里。

这五百多个日夜,沈阳德回家的次数用手指头就数得过来。老婆做手术,他不能陪在身边;儿子放假回家,只能拎着东西到板房里看他一眼;自己被骨质增生折磨得直不起腰,只能顶着椅背继续工作……

“工作再苦再累,毕竟我们人还在。我老婆说得好,‘地震没有被打死,做点活路算什么。只有把汉旺新城建设好,才对得起死去的老百姓!’”做新城规划,沈阳德陪着无锡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专家用11天走遍了汉旺的每一个角落,“汉旺的山山水水,基础设施、人口、产业、资源……所有的资料都在我脑子里。”

“我们建筑的质量绝对让人放心!”沈阳德介绍说,灾后重建中,他们创造性地采用双重工程监理制度。“一是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公司,二是每个社区都聘请6位安居房业主进行义务监督。这样建起来的房子,大家能不满意吗!”

今天,异地重建的汉旺新城主体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我们的角色已经逐渐由‘建’向‘管’转变。”沈阳德说,原来城镇的辐射面小,现在变成相对集中居住,功能设施也更为完善,“一个好城市,三分在建,七分靠管。如何管理好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这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重型二分厂转子装配班班长欧国坤:

精神不倒就能站起来

记者找到欧国坤时,他正给钢制叶片称重。他带着白手套,小心翼翼地捧起叶片,就好像抱着自己的孩子。那种专注,让人动容。“称重是装配的第一个步骤。”欧国坤说:“转子是汽轮机的心脏,安装到转子上的这些叶片是决定转子质量的关键。”每个叶片都要精确到0.3克/米,再把重量输入电脑进行配比,最后一步才是按照配比结果安装叶片。“钳工是一项技术活,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手决定着产品质量,影响着东汽的未来。”

说起这个70后的小伙子,全班上下都竖起大拇指:“欧班长有一股子压不垮的劲!”

地震,就在短短的一瞬间,几乎让欧国坤尝遍世间所有的悲痛。老母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让他摘心一样的疼。他所在的分厂正好处于断裂带上,厂房变成一片瓦砾,朝夕相处的同事就这样天人永隔。

失去至亲的悲痛没有压垮他,未知的前途也没有让他迷茫:“我是个共产党员,就该有党员的样子,就要事事冲在前面,凝聚起人心;我是个班长,就要尽班长的责任,就要把班组管理好,把群体带动起来。”

就这样,欧国坤带领着全班同志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转子装配是一项集体工作,五六名熟练工人互相配合,需要7天才能完成1根转子的装配。地震前,“每个月我们最多可以装配10根转子,这在同行中已经是高纪录了!”欧国坤说:“地震让生产停顿了,但不能让企业的信誉打折扣,我们必须把落下的进度抢回来。”原来只上白班的钳工班组也开始三班倒,白班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夜班从下午4点到晚上12点。所有脏活、累活、难活,欧国坤都抢着干。为了不分心,他狠了狠心,把孩子送到了当老师的表妹家。

越是紧张时,越要振奋精神,越要规范制度。即使在最简陋的工棚里,欧国坤每天早上都要带着大家开班前会,喊着“努力努力!加油加油!团结团结!”的口号开始工作。他甚至给大家的杯子都编上号,要求必须按顺序放置,“这看起来是无关紧要的细节,但却是培养大家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最好锻炼。”

欧国坤是厂里子弟,他父亲就是厂劳动模范。“我们东汽几代人都有这样的信念:不管有多大灾难,精神不倒就能站起来!”他说,在东汽有很多像他一样的人,都是打不垮的汉子,这就是我们的东汽精神!”

彭州市向峨乡棋盘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天平:

瘦弱身躯中蕴藏无穷精力

李天平不高,身材瘦弱。因为连日忙碌,她脸色不太好,嘴唇也有些干裂,长碎卷发毫无生气地披散在肩上。任何初见她的人都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瘦弱的身躯中,竟蕴藏着无穷的精力!她所在的棋盘社区一千五百多口人,在全乡最早住进新房子、最早重建猕猴桃产业……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让向峨乡棋盘社区在废墟上站起来,又过起红红火火的日子。

关于重建中的苦,李天平不愿太多回忆,她更关注的是棋盘社区的未来。“灾后重建不仅是让老百姓住进新房子,还要带着大家致富,比以前过得更好!”李天平看着山坡上连成一片的猕猴桃园,给自己定下了新的目标:“我希望在5到8年内,让村里达到户均存款40万元!”

土地确权,是李天平带着大家实现目标的第一步。统规统建后,原有土地实现流转,“搞猕猴桃种植、搞绿色产业,最后收益分成都要以土地面积为准。”李天平说,“简单地说,就是明确每家每户的地在哪里,究竟有多大。”

“大家祖祖辈辈住在这里,拐弯抹角都是亲戚。地是老人留下的,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你多一分我少一厘没人在意。这一确权,矛盾就多了。”这一个多月以来,李天平为这事跑断了腿,说破了嘴。

村里三兄弟因为一棵樱桃树的归属要对簿公堂,“其实最关键的,还是树下那三分地。”连续好几天,李天平每天晚上都往兄弟几户家里跑。她和老三说:“你比老大小8岁,不看别的,就看在他当年背过你、抱过你、给你擦过屁股!”她又和老大说:“他小的时候,你也疼他、爱他、让着他,难道就为了这点地,兄弟情都不要了?”李天平的话不仅让三兄弟动容,也让村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大家都是地震里经过生死的人,今天为了一亩三分地争吵值不值得?退回去想想,若在地震里,大家是要地、还是要人?”

土地确权结束了,村里人都乐乐呵呵了,李天平却累得恨不得瘫在地上。见记者举起相机,她连忙摆摆手:“这几天一直在丈量土地,你看这一身的土!别拍了,别拍了!”其实在大家心里,这样的李天平,最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