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2010-0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玉玲 我有话说

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对加快经济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其中,第七点专门谈到了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

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

研究文化产业的专家们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一点,热议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他们指出,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中,在中国经济新一轮深刻变革中,必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亮点

“从去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到今年总书记的第七点意见,党和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说,总书记的讲话对文化产业寄予厚望,对文化产业界振奋极大,文化产业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铸造与经济大国相适应的文化大国的必然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从我国经济自身的内在发展需求上看,“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靠重化工业拉动,但目前重化产品已经告别了短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必须要有新的产业来接替。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国际上在倡导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型,我们应该抢占全球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制高点。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新亮点。

“文化产业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产业。”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陈少峰副院长如是说,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和智力投入,而不是物资形态的资源。同时,文化产品无论在生产还是消费过程中,都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是“朝阳产业”。

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刘玉珠认为,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达到32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对文化的需求也会出现“井喷”。按照发展需求,我国文化产业应该达到4万亿元的市场规模。然而现在我国的文化产业规模还不大,缺口很大。他指出,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还很小,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整个GDP的25%,1/4的GDP是靠文化产业来创造的;日本也达到了20%;而我国只占到2.6%。其中虽然有统计口径的差异,但就总体而言,我国文化产业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

据了解,在美国每年评选出来的400家最富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日本所评选的400家最富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而中国的500强企业中,没有一家文化企业。再如,中国有5400多家动漫企业,可动漫生产能力一年能超过2000分钟的只有11家。可见,我们的文化企业总量偏少,基础薄弱,发展空间巨大。冯飞说,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对经济总量的带动大,二是对结构调整的贡献大,三是创新能力提升作用强,四是最重要的,就是有市场需求。而文化产业正可以满足这四点特征,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找到新的增长点。

突破障碍,开拓文化市场

总书记的讲话进一步强调,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对此,研究文化产业的学者们纷纷献计献策。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齐勇峰研究员认为,要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放开经营性文化产业市场。事实证明,最活跃的领域就是从文化市场上相对放开的领域,比如电影业,80%的投资是民营资本,电影市场也就比较繁荣。应进一步突破障碍,让民营资本、社会资本、业外资本进入经营性文化产业。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认为“文化与经济互生互动,文化与资本的对接,能使文化企业突破资金瓶颈,做大做强。同时,可以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效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我国要变文化资源大国为文化产业大国,关键要在文化产能上创新。”北京交通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皇甫晓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过文化产业和金融的结合、文化产业和技术的结合,抓住未来近20年的黄金机遇期,实现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