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灾区农民的新年货

2010-0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陈宗立 本报通讯员刘启舒 我有话说
往年春节,甘肃文县山乡农民争相购买烟酒糖茶等副食品年货。今年有了大改变,春节前夕,建起新家园的文县山乡农民喜气洋洋,争相购买“新年货”。

买台农机当年货

2月6日,农历腊月23日,是小年。文县石坊乡旧关村青年农民任文斌家中鞭炮放得震天响。他从县城宏达农机公司买回一辆拖拉机

,停在院子里,在冬日阳光下熠熠生辉,村民们围着拖拉机,兴奋地议论着,纷纷向他家庆贺。任文斌全家4口人,耕种的几亩责任田离村1公里多远,运送肥料、庄稼全靠人背畜驮。如今,他如愿以偿买回拖拉机,除打算用它运肥拉庄稼外,还谋划跑运输挣钱,闯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2月6日这天,文县堡子坝乡弋家坝村农民褚永安也买回一辆拖拉机。据统计,小年这一天,文县宏达农机公司销售了2台拖拉机、5台微耕机。

文县农机局负责人介绍说,国家实行农机补贴,近两年来,文县农民兴起购买农机热,购买拖拉机、农用三轮、微耕机、脱粒机、粉碎机等各种农机具1万多台(件),是往年的好几倍。其中享受国家农机补贴230多万元,惠及800多农户。进入腊月以来,文县农民购买农机已超过1000台,农机成了农民争相购买的“特殊年货”。

买袋化肥、良种当年货

虎年春来早,春早人更勤。春节前夕,文县农民不忘给“土地爷”拜个年,争相购买化肥、良种、农药、地膜和农机具等,积极做好春耕备耕,只等节令一到开犁播种,打响春耕生产第一仗。

丹堡乡农民王忠德,“5・12”地震毁坏了他家6间房屋,去年底建起了新家园,今年他打算在粮食生产和劳务经济上狠抓一把。2月7日,他一大早进县城,一次就购买了7袋化肥、40多公斤良种、4捆地膜等,一共花费1000多元。他说:“家里建起新房,住的不愁了。今年,多给庄稼地上点化肥,运用良种和地膜,开展科学种田,争取粮食大丰收。”

文县供销社负责人说:去冬以来,全县供销系统已购进700多吨化肥,化肥库存量2100多吨、农药20多吨,还有2万多件大小农机具。种子公司经理金永健说:“全县25家种子经销户从四川和甘肃陇原种业公司购进玉米良种、杂交水稻良种12万多公斤、各种蔬菜种子1600多公斤,向农民敞开供应。”

买套新式家具、家电当年货

年年春节置年货,今年年货不一样。冰箱、空调、彩电、影碟机、洗衣机、微波炉、电磁炉等家电,还有沙发、茶几、壁柜、席梦思床等时尚家具,成了今年文县灾区农民购置年货的新宠。

“新家建起来了,总要有几样像样的家具。”说这话的是文县灾区农民张天仁。地震毁坏了他家的6间房屋,家电、家具也被深埋。灾后,在政府帮助下,他建起两层15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前些天全家刚搬进新居,在外打工的儿子寄回7000元钱,加上卖核桃收入的2000多元,过个“肥年”不成问题。

“过去陪嫁棉被两床,现在陪嫁‘机器’一房。”说趣话的是来自文县乡下的农民张代成。2月7日一大早,他和妻子走出家门,夫妻双双“逛新城”,一来置年货,二来给女儿办嫁妆。他俩给女儿的嫁妆办置得很体面,1台洗衣机、1台电冰箱、1台34英寸的大彩电、1张席梦思床,还有电饭锅、电磁炉、液化气灶等炊具,总共花了9600多元,够摆满满一房了。

买个手机当年货

快过年了,文县县城手机店生意比平时兴隆了许多,选购手机的人络绎不绝。移动公司“交话费、送手机”展柜前也吸引了众多的买主。

一位来自边远山乡的农民赵武平,买了部650元的手机;年近半百的农民李玉山,则买了1000多元的手机。他说:“儿子在深圳打工,厂里春节加班,不回家过年了,前些天寄回来6600元,让家里办年货,并嘱咐买个好些的手机,以便和家里联系。”农民孙富成,女儿出嫁在外地,他特意买了部手机,说是春节和女儿通电话、发短信方便些。

买套科技图书当年货

趁年前空闲,来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多,图书成了人们的时尚年货。

农民踊跃购买科技图书,一来自己阅读,提高治穷致富本领;二来作为新春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农民朱应举,一次就购买了《果树栽培知识》《蔬菜栽培技术》《西瓜栽培》《怎样养鸡》《畜禽疾病防治》等20多本科普书籍。他说:“过去春节送礼,就是送酒送烟;今年,我决定春节走亲访友送科技图书,花钱不多,但很实用。”

买辆轿车当年货

日前,随着汽车喇叭声,文县东风新村农民雷海生,开着新买的漂亮小轿车进了村。他乐呵呵地说:“过去连做梦也不敢想当农民的这辈子还能买小轿车,现在梦想变成了现实。我们村民买小轿车已不是啥稀罕事了。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雷海生所在的东风新村,75户人家,近两年就有16户购买小轿车,还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办理驾照,打算领到驾驶证后就去买车。

东风新村农民张继新的家庭,过去笼罩在贫困的阴影之中。2007年他购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运输、包工揽活挣钱,一年收入七八万元。妻子种蔬菜、务果园、养猪养鸡,一年收入五六千元。他靠勤劳致富,“钱袋子”鼓起来,消费也有了“底气”了,年前也圆了“小车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