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温暖的光芒

2010-02-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朱竞 我有话说

赵瑜擅长写重大题材的作品,其框架宏大、语言和结构让人震撼外,赵瑜还把创作视角投向低层,努力向平民生存的状况进行现实的叩问,尊重历史文化的源流,更尊重草根文化和民间的声音,以抒写人性的需要为核心和出发点。如《马家军调查》《中国的要害》等等一系列作品,都是直抵社会现实问题、拷问知识分子良知和责任

,体现知识分子终极关怀的题材。《开眼》(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则是从国家的“户户通电”工程开始进入,让读者开眼,了解百姓们真实的心声。这对中国的报告文学研究者来说,也将是一次“开眼”。

“电”这个对城里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必需品,在中国的部分农村牧区,却依然是一个遥远的梦想,目前还有很多长年生活在无电可用的环境中,煤油灯和蜡烛是他们照明的唯一工具,看电视、用洗衣机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随着国家“户户通电”工程在全国的实施,那些还没有用上电的农牧民百姓们,终于陆续告别了黑暗,开始用上明亮的电灯!国家电网主动服务国家大局,履行社会责任,确立“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家电战略,预计到2010年,通过国家电网最大的限度延伸能够解决供电问题的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电”。“遗憾的是,时至1994年,中国人均用电量在世界排名仍在一百名之后,中国老少边穷地区的农家为数不少,仍是在电的光明照不到的角落,他们仍用古老的如豆灯烛,日复一日熏黄那原始的梦镜。”

尽管《开眼》这部作品的文体是纪实的,但它本身包含着突破文体界线的诸多因素和能量。更重要的是,《开眼》从心灵的真实出发,去抵达个人的精神品格,去抵达几代人的命运,去抵达血与火交织的历史中的正义,去抵达和完成百年来人们的宿愿。读了《开眼》这本书,会让人感到,责任、使命、精神等要素已给文学注入巨大的能量和力度;同样,《开眼》这部书,肯定不是一些宏大词汇所能限定得了的。要深入评价这部书并非易事,它牵涉到那么多为了“户户通电”工程而贡献生命的重要人物和史实,它描绘了众多百姓们企盼光亮的心情。

但仅从文学的角度和意义上来说,《开眼》这部书确实让我激动。首先这是一部好看好读的、叙事角度独特、语言精致的书。其次是采访的主人公大多是普通百姓,故事真实而感人。按一般的阅读习惯来讲,认为像这种歌功颂德表扬稿似的作品,大多属“行业文学”类,作者和出版者面对的是行业上级的单位和领导。而读《开眼》,却一下子会把你带到身临其境的视角中,似乎你也是其中的一分子。

《开眼》中更多的描写不只是为了通电而达到眼前的目的,更让人看到希望的是,那里的年轻一代远大而宏伟的设想和理想。他们想到的是,通电后的一些建设问题,修路问题、教育问题、招商引资等问题。这正符合了国家“户户通电”工程的人本意义,更充分地体现在它从根本上关注“经济发展中人的发展”的哲学命题。明确发展的终极目的是人,是人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明确通电的目的。通电或者说用电,对于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来说,是舒适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处于穷乡僻壤的农民来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实现了“户户通电”,就是为他们打开了开拓视野的一扇窗口,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走向富裕和繁荣的新起点,也就是给了他们一个关于新生活的新希望。

赵瑜、柴然二位作家都是山西籍,他们对太行山一带非常熟悉并有着浓厚的感情,那里有着丰厚悠久的文化历史的底蕴,因此,写到山西一带时,故事极其精彩。《开眼》虽然是报告文学的文体,读着却有着散文的韵律。看看几个章节的题目:“历史的突破自山东始”、“大海扬波红日升”、“大凉山上放光芒”、“黄河之水天上来”、“边区的太阳红又红”、“西边望,射天狼”、“农电人血脉贯中华”、“人民的谢忱”等等,相信读者也会感受到《开眼》的写作形式给当今中国文学注入了另一种活力。

《开眼》,渴望远方每一盏温暖的灯火永远亮起,那将是最温暖的光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