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李世儒:我要对得起“快板”这俩字

2010-0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李韵 我有话说
最早知道李世儒的名字,是因为北京市快板沙龙。这两天这个名字出现在记者视野中,是因为最近“火”起来的一出“什锦八宝剧”《秦香莲》。

2月6日,记者走进了北京市文联礼堂。舞台正中,摆放着传统京剧的一桌二椅,其

后是个巨大的扇面,上书“阿美那点事儿”。场灯暗下,在京剧《斩美案》的锣鼓点中,包拯带着两班衙役上得台来,刚唱了两句经典唱段,忽然一道追光打向观众席,一位现代女郎面带幽怨之色,唱着流行歌曲走向舞台……演出一开始,该剧“混搭”的风格便展现无遗。

该剧的策划者、创作者李世儒说,两年前,他想把秦香莲和陈世美的故事改编成五段快板,但后来考虑到纯快板的表演受众面小,若加上化妆相声可以让更多观众接受,经过两年的酝酿,最终形成了目前这样三段相声加两段快板的格局。由于大量使用了姐妹艺术的手法,原有的称谓都不适合这个戏,于是,“什锦八宝剧”的称呼出炉了,即以化妆相声和快板为主要表演形式,融合歌曲、舞蹈、戏曲等艺术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为了这出戏,李世儒真是没少掉头发,仅是剧中《闯宫》、《杀庙》两段快板的创作,就煞费苦心。这两段词,既要符合快板的音韵节奏,又要讲述戏剧的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的同时,还要营造出相应的戏剧氛围,难度很大。刚开始,他请了几位创作高手,但始终没有写出自己想要的感觉,后来迫不得已亲自操刀。一节一节,一句一句,一字一字,他和朋友们一起字斟句酌、精雕细刻,整个过程怎一个“熬”字能形容。

其实,让李世儒用心“熬制”的又何止这个“什锦八宝剧”。从2006年12月起,每周六下午,北京市崇文区文化馆都会响起清脆的快板声。这是“快板沙龙”在活动。不分门派此彼、不分老少男女、不分职位高低、不分专业业余,即使不会打板都不要紧,只要怀揣对快板的热爱,这里都欢迎。这个快板沙龙也是李世儒倾尽心力做成的。其中的辛苦他不愿多提,只是说看到有那么多快板爱好者聚集在这里,学习、交流、展示,其乐融融,再苦再累心里也是甜滋滋的。

作为唱了几十年快板的老演员,李世儒对快板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他经历过全国人民听快板唱快板的时代,也清楚地知道,那已是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如今,他更多地是思考怎样让今天和未来的观众了解真正的快板艺术。他还计划着把《三字经》、《弟子规》改编成快板在儿童中传唱。他说,我一定得做点什么,我要对得起“快板”这俩字。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