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哈尔滨开展“我陪空巢老人过大年”活动

2010-02-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朱伟光 特约记者朱伟华 我有话说

本报哈尔滨2月19日电(记者朱伟光特约记者朱伟华)“我现在只感觉快乐,过年也有盼头,这么多热心肠的‘孩子们’陪我,病都感觉见轻了。”84岁的吴竟老人,儿女不在身边,身体多病,志愿者每天定时陪护吴大娘,陪她聊天解闷,和她一起欢度新年。今年的春节,哈尔滨市组织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我陪空巢

老人过大年”活动,哈尔滨市的空巢老人过上了一个不孤单的新年。

哈尔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22.46万,其中城区老年人达65万余人,空巢老人数14070人,空巢老人老有所养问题已成为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志愿服务人员已与最困难的5616名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并在春节期间陪同老人一起过年。“我陪空巢老人过大年”活动主要是向空巢老人提供以“送温暖、送健康、送知识、送法律、送娱乐、送抚慰”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使空巢老人有人问、有人帮、有人管、有人陪过节,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爱老氛围。

“远亲不如近邻。”为了建立长效机制,给予老人亲人般的呵护,哈尔滨市还建立了邻里守望机制,以“1+1”模式照顾空巢老人日常生活。为每户空巢老人联系1户以上热心邻居。拉家常,问冷暖,排解老人心灵上的孤独,给予日常有需求意愿的空巢老人安装1个平安铃。“平安铃,唤四邻,解急难,救急病。”空巢老人遇到突发情况时,只需按下平安铃,便可获得结对邻居的紧急援助。家住南岗区巴陵街的盲人吴杰谭今年59岁,无儿无女的他每年过年时都是独自一人,今年大年三十那天,他的邻居王玉林帮他打扫卫生,贴福字,并做了很多菜和他一起吃了年夜饭。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作为历经千百年积淀且传承至今的民族美德,孝亲敬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优势,也是将人口老龄化世纪挑战转化为新发展机遇的有利条件。【详细】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光明网联合推出“理响中国·文化旗帜”(党校公开课第十四季)专题视频。【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