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职业教育:大门向所有学生敞开

2010-02-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姚晓丹 朱振国 李玉兰 我有话说

2010年年初,辽宁省辽阳市吉洞职业中学校长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以前,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走上社会,往往成为沉重的包袱;而现在,初中毕业生可以选择读中职,学了本事就能够走出大山,实现个人理想,为家庭增添财富,给社会创造价值,“职业教育真的是民生工程,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2009年中职招生规模突破860万,超过普通高中招生人数的840万;中职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5%。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和进入新世纪近10年来,职业教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展示生机活力,在贡献中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职业教育受到空前重视

2009年,我国职业教育受到空前重视。2009年春季学期,中等职业教育再获中央财政巨资拨款支持,包括国家助学金24.7亿元和5000万元专项资金,后者旨在支持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惠及1190万名职校学生和5750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

回眸2009

在2009年年末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家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同时,为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经济负担,目前90%的中职一、二年级学生享受每年1500元国家助学金。

岁末年初,又一项贴近学生需求的政策出台,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在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的通知》,2010年将做到实习学生人人参保。这意味着我国千万在校中职生,在顶岗实习时有了安全保障。

除了经费上的大力支持,在教师培训、专业设置上,2009年教育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力促职业教育向内涵型发展。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介绍,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部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梳理,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转型做好铺垫。同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新职业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等,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各方面专家,完成中职专业目录的修订。新目录列出了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等五大系列,解决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对接的问题,还列出了继续学习专业的方向,考虑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

职业教育取得长足进步

在中央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动下,2009年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职业学校学生在入学规模和就业率上都有所提高。

“我们已经形成并巩固了中职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总体格局。经过近年来改革、发展和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鲁昕认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已具备三个基本能力,一是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数以亿计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能力,成为造就国家新生劳动力大军的重要力量;二是具备了承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能力,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三是具备了服务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基本能力,成为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础。

宁夏水利电力工程学校2008级学生王惠在操作、维修大型设备过程中找到了成就感和社会定位,“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培训圆了自己当工程师的梦想”。

像王惠一样,职业教育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大大改善了从业人员技术结构,有力支持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国家竞争力提高,为国家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稳定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鲁昕说。

职业教育成为民生工程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入学观念正在悄悄改变。在他们眼里,职业教育再也不是万不得已的“二等选择”,而是投入少、回报快、面向人人的教育。

宁夏农业学校毕业生张峰现在已是当地种鸡场的技术员。以前,张峰家庭经济困难,一家五口人的经济来源只有几亩枸杞。念中职时,国家补贴了学费,毕业后,公司包吃住,每月收入1300元,不但自己够用,还能贴补家里。张峰的哥哥在青岛读大学,学费全是弟弟负担。张峰的爸爸骄傲地说:“儿子如今成才了,上中职,真值!”

与此同时,各地也根据自身实际,将“民生”二字放在首位,为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上海推出职业教育5年行动计划,中职学生可以休学工作再复学,增强中职教育实用性;重庆市就读中职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返乡农民工、农民工子女享受学费和住宿费全免,每年包干补助生活费1500元的资助政策;浙江免除年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农村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的学费;广东中职教育实行“零学费入学”……

作为民生工程的职业教育,如何真正做到人民满意?鲁昕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只有培养出高素质有技能的劳动者,为政府解决了就业问题,为企业生产出高附加价值产品,为家庭解决了民生问题,职业教育才能为全社会所满意,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