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法飘逝的岁月

2010-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范春歌 我有话说

从孩提始就称夏太安为“夏叔叔”。他不但是父亲的老战友,还是老乡。他俩一块儿从河南省汝阳县上店镇参加革命队伍的时候,父亲十五岁,他年仅十三。

转眼间,年轻英俊的夏叔叔已经是七十五岁的老人了,儒雅的脸上仍一如既往地泛着温暖的微笑。就在前不久,这位早已做祖父的人竟由大众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书《

从战火中走来――随第十五军一三○团征战万里纪实》。更令我惊讶的是,为写这本书,年过七旬的他竟自学了电脑,全书近28万字,都是他坐在孙儿的电脑桌前,自个敲出来的!

我几乎是用一个通宵一口气读完了它。随着他质朴却生动的文笔,走进了他也是我父亲的河南老家,走进了改变中国命运的两场大决战的历史细节。

他所在的十五军一三○团是著名渡江战役的突击团。渡江战役打响的那天,十五岁的夏太安就在突击连的一艘渔船上,第一批驶向密布火力的对岸。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船体被机关炮打穿,只好用早已准备好的木桩和衣服将洞口堵住,十五岁的他还毫不畏惧地走上船头和战友们奋力摇橹,被一颗子弹击中左腿,而这个时候,他已清晰地看见“对岸有个敌方士兵,背着一具火焰喷射器,正向江中喷吐一股股火焰”。

拖着受伤的腿,他又和战友冲上了埋满地雷的江滩。

我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着十五岁却已有两年军龄的他支撑着一条伤腿,站在江岸上欢庆胜利的情景。而时光倒流几年,参军前的他还是一个带着小板凳坐在镇上那座由关帝庙改成的教室里,“看着泥塑神像吓得不敢抬头”的男孩。

血与火的岁月让当年那个胆怯的男孩迅速锤炼为战士。新中国成立,从硝烟中走来的他,又再次走向硝烟――抗美援朝。

仍然和那些宏大叙事式的描写朝鲜战争的纪实作品不同,他以一名普通志愿军人的视角,描写了在朝鲜长达三年的战地经历。平实的叙事风格和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宛若一位脱下盔甲的老兵抽着烟斗,盘坐在火炕上给你拉家常。有学者指出,将个人史放在大历史的脉络中,才能为读者呈现了历史最直接最人性化的面貌。

也因为如此,从小就熟识的夏叔叔让我们对英雄有了新的诠释:正是一群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却完成了看似无法完成的壮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