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2010-02-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明远 我有话说

素质教育是我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的弊端提出来的。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质量,综合国力的提高,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基本目标是:努力使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评价制度基本形成,学校教育更加富有生机活力和鲜明特色,社会文化环境、用人制度和教育体系结构更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形成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各行各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格局。

素质教育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早在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指出:“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确立素质教育为跨世纪的教育战略;2006年素质教育写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目标。

至今,素质教育已上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近年来,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的阳光体育和科技艺术活动,以及招生考试制度等环节正在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革。

但是必须看到,推进素质教育虽然在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进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的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抑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就教育教学体制、考试评价制度、用人制度作系统分析研究;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公众、媒体共同努力,联合攻关。

首先,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内涵。什么是人才?只要热爱祖国,有社会责任心,勤奋努力,为社会作出一定贡献的就是人才。要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观念,相信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当然因为社会分工不同,人的能力不同,人才是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天才是人才中的精英,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发现有特别天赋的人才,因材施教,特殊培养。

素质教育有丰富的内涵,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经过20多年来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它包含以下一些内容和要求:

(1)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生的做法。

(2)促进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甚至于只重视考分,而忽视德育、体育、美育的“应试教育”倾向。

(3)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有时间思考问题、参加社会实践和从事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

(5)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6)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第二,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改变薄弱学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要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不设重点班或变相重点班,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同时要办出特色,改变千校一色、千人一面的情况,重视发挥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第三,改革升学考试制度,综合评价学生,取消升学中的附加条件。使学生从各种校外补习班中解放出来。着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享受教育的幸福。

第四,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善教学方法。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同时适当降低程度,让老师都会教,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有些学者,特别是有些科学家担心这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人才培养。其实只有让所有学生都学懂学会,才能让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选学他喜爱的课程,才能真正使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如果课程太难太深,不仅会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而且有某种天赋和特长的学生也因负担过重而抑杀了他的才能。要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当前信息化的条件下,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当代学生的特点是自主性强、吸取信息渠道广、思路活跃、思想开阔。教师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情境的设计者、解难排忧的帮助者、共同学习的伙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加勤奋是成功之母。

第五,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中心,教师首先要把课教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学懂学会,这样就可以少留作业,不留枯燥的重复的练习作业,减轻学业负担。另外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不要只喜欢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而是一视同仁,要特别耐心帮助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

第六,建立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合理的,可以互相沟通的教育结构;改革“重学历”、“唯名校”、轻能力的用人制度,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学生有多种选择,“条条道路通罗马”,每条道上都能有发展的机会。

第七,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儿童第一任教师。家长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学习教育知识,懂得孩子的心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善于和他们沟通,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八,建立政府在推行素质教育上的问责制。推进素质教育,地方政府有责任,要改变政绩观,不以升学率论英雄,不要给学校、教师下升学指标,不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和学生的标准。山东省创造了很好的经验,省政府决定从全省范围规范各校教育行为。因为高考是在省域范围内进行的,全省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老师、家长就不会担心别的地区、别的学校加班加点。但这种制度要坚持,要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化大力气监督。

(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