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万众一心镇旱魔

2010-0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昆 通讯员 梁达政 我有话说

去年以来,广西遭遇秋冬连旱,一场罕见的干旱无情地笼罩桂西北地区。

在救灾最紧张的时刻,中央领导对广西的抗旱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春节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广西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党中央的深情关怀,就像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广西干部群众的心田。

在罕见的灾害面前,广西各

级党委政府迅速调集大批力量投入抗旱救灾,多措并举解决群众用水难问题,确保受灾群众春节用上“放心水”,过个“舒心年”。

万众一心终于镇住了旱魔,广西防汛抗旱指挥部传来好消息:春节期间有关部门对受旱灾区供水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天40公斤,灾区群众喝水难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

“党中央的关怀让我们过了一个舒心年”

“方圆十几二十里都干了,这年怎么过哟!”2月10日,东兰县见宜屯孙继学眉头鼻子皱成一堆儿。

奇迹很快发生了――一辆载重6吨的运水农用车缓缓爬过山腰,朝着见宜屯开来,前面挂着鲜红的“抗旱救灾送水车”横幅。

“政府送水来了!”消息不胫而走,群众欢呼雀跃。

凤山县油菜坪屯76岁的梁茂宣老人告诉记者,他经历了3次大旱,前两次都要到8公里外挑水喝,这一次政府把水送到了家门口,“是党中央的关怀,让我们过了一个舒心年!”

看着家中盛满清水的水缸,东兰县田洞村好言屯林美荣用对联表达着心中的感激:上联“天无情义未降甘霖井干苗枯喉亦燥”,下联“党有深恩还送清水畜喜禽乐人更欢”,横批“恩深似海”。

一场投入74万人的抗旱攻坚战

摩托车送水队、马帮送水队、竹篓送水队……在巴马东山乡文钱村,穿行于山间的不同“装备”送水队,让记者大开眼界。

原来,政府送水车将水送到村集中供水点后,发现了一个新难题:由于道路崎岖,农户分散,不少村民前来取水,需要翻山越岭五六公里。于是,村里想出根据实际需要组建“各有所长”送水队的办法。很快,由20辆摩托车组成的摩托车送水队、10名青年妇女组成的背篓送水队和5匹马组成的马帮送水队集结完毕,装水上路。“应需而设”的送水队伍实现了对村屯的全覆盖。

巴马文钱村的送水队只是广西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力量抗旱救灾的一个缩影。到2月11日这天,全区投入抗旱的人数达到74万余人。

在革命老区东兰,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亲临调研拍板,组织兴建人饮引水工程,使5个村屯遇旱不旱;在长寿之乡巴马,是自治区主席马飚的及时批示,让好合小学的饮水安全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对联里的“治旱大计”

2月13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河池东兰县泗孟乡屯长村村民黄忠英家做客时,微笑着说:“大年三十,议水大计。”房子里响起一阵会意的笑声。

大旱之年,总理的话意味深长。何为议水治旱之大计?大家都在思索。

13日下午,温家宝来到巴马瑶族自治县东山乡卡桥村巴根瑶寨,看望瑶族群众。他提笔写下“山青水秀生态美,人杰地灵气象新”的对联,横批是“日新月异”,表达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美好愿望。

大家恍然大悟:“山青水秀生态美”,这不正是治旱大计吗?

东兰县委书记黄光华表示,“我们一定要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指示,抓好全县的中长期治旱工程。”如今,东兰县已着手进行旱区中长期治旱规划,将在石山地区增建4000个水柜,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中小型水厂,实现集中连片供水。同时还进一步扩大生态林建设,全县生态林面积要达到200万亩;加大增建沼气池的建设,使全县沼气池入户率达到80%以上;增大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的面积,真正实现“山青水秀生态美”。

今春,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兴水利、大种树、优生态、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主题活动。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带头到来宾、钦州参加义务植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