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秦始皇陵奏响历史与文明的华章

2010-0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吴永琪 我有话说

【入选理由】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这座考古遗址中的数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殁于公元前210年,葬于陵墓的中心。在他陵

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结构复杂的秦始皇陵是仿照其生前的都城――咸阳的格局而设计建造的。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是中国古代帝王陵中规模最大、保存较好的一座大型陵园。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众多陪葬坑中尤为著名的一处,是秦始皇陵陪葬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974年发掘以来,三座俑坑共出土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仿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这些陶质文物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上的伟大发现”之一。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群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富于代表性的载体。此外,秦始皇陵园内出土的铜车马、青铜水禽、石铠甲、百戏俑等等,均以其艺术造诣和时代特征而被视为一段历史的缩影,为研究秦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艺术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材料。1961年,国务院公布秦始皇陵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含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技艺与智慧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非凡展现

两千二百三十年前,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揭开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篇章。三十五年前,陕西的考古工作者开始了秦陵兵马俑的发掘,使之成为当代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三十年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世界著名博物馆的序列中又增添了一位新成员。今天,当我们躬身于秦俑之侧,扑面而来的是中华民族祖先遗留至今的光彩华章。作为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始皇帝陵和兵马俑群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

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嬴政初即位,终止于公元前210年嬴政病逝于沙丘平台,工程共耗时37年。秦始皇陵设计缜密、规模宏伟、埋藏丰富,开创了以都城建制规划陵园布局的陵寝制度,对后代帝王陵园的建构影响深远。秦始皇陵及其埋藏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技艺与智慧的结晶,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是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非凡展现。

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陪葬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1974年发现以来,相继发掘并对外展出的三座俑坑,均以其独有的风格和特殊内涵向世人展现出不俗的风采。一号坑气势磅礴,规模为最,平面呈长方型,面积达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6000余尊,战车50余乘,俨然一个步兵与车兵联合编组的庞大军阵,极具象征地表现出秦帝国强大的军事阵容和战斗力。二号坑形制特殊,平面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内含四大方阵,即弓弩方阵、车兵方阵、骑兵方阵和混编方阵,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尊。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仅520平方米,凹处置有四马系驾战车一乘,两侧为各自独立的南北厢房,坑中陶俑均着重装铠甲,且相向而立,研究显示,此坑很可能是军事指挥部亦即古代所称的军幕所在,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三座俑坑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军事编列体系,是宫城守卫军的象征。7000余件与真人大小无异的陶俑,组成极富感染力的大型艺术群像,其制作采用了泥条盘筑、模塑结合、细部雕刻等手法,首先制作泥胚,而后入窑烧制成陶,最后通体彩绘以至完工,工程量极其浩大。而在56.2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探明的陪葬坑多达180余处,其中铜车马坑、石铠甲坑、百戏俑坑、铜禽坑等一经面世,便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引起了广泛关注。秦始皇陵的宏大规模和成千上万的陪葬物需求,对古代劳动人民提出的挑战异常严峻,而上述文物的相继出土则完美地表现出他们在工程规划、形式设计、雕塑技法、青铜铸造和写实艺术等方面所达到的非凡高度。

可贵的原创性、在技法和构思上对时代的超越、切题而精美的造型、古朴的构图、宏观的规划和细节的执行无不散发出人文主义的光彩,创造凝固于历史之中,达至永恒

对创造者来说,历史不失公正。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帝国,但十五年后,这一帝国即宣告覆灭,而始皇帝陵与兵马俑群则作为文化遗产保留至今。这一文化遗产独特的精神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囊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秦始皇陵的格局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时代精神。陵园主要由地宫、封土、城垣与门阙,各种陪葬坑、陪葬墓、附属建筑及陵邑等组成,其整体布局和礼制设施显示,在继承殷周和先秦陵园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而使陵园建制达到空前完备的程度。这一工程的规划与成功实施,在诸多领域涉及到与秦帝国建立前后相继的各个时代,从而为考察秦代社会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实物材料。

其次,秦始皇陵所彰显的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帝国的综合实力,可被视为《吕氏春秋・安死篇》中所谓国君陵园“若都邑”这一理念的现实模型。陵园布局的形式象征,正如一幅惟妙惟肖的都邑图:封土对应地宫,象征帝王生前居住的皇宫,以及不可冒犯的权威性;封土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宫城和外郭城;规模宏大的寝殿和便殿建筑群,象征帝王所享的正寝和休息闲晏时所用的便殿和别室;陵域内的其他各类陪葬坑均为帝王生前享受之物的缩影。这种以都城建制规划陵园布局的陵寝制度绝不仅仅是对帝王权力威势的单纯炫耀,它所展现的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秦帝国的精神底蕴和时代风尚。

再次,秦始皇陵通过劳动人民的杰出创造,而使人在历史中的力量和尊严得以显明。参与修筑陵园的劳动者,早已摆脱掉君主专属代言人的身份,如果说在他们的时代,所有的规划和创作都是为了表现秦始皇位高权重的形象,为了迎合帝王的审美和野心,那么在今天,他们所要面对的则是全人类。优秀的古代工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原创性、在技法和构思上对时代的超越、切题而精美的造型、古朴的构图、宏观的规划和细节的执行等等,无不散发出人文主义的光彩,他们的创造凝固于历史之中,达至永恒。

最后,嬴政的生平是秦始皇陵这一文化遗产精神价值和文化魅力的重要构成因素。秦始皇以武力征伐统一疆域,继而又以颁令制典、巡游天下、刻石颂功、建造陵墓来炫耀他的威势和雄才大略。而他对陵墓的规划则开创了一种以艺术拱卫权力的方式与风格,这位注重实效的君主必然相信,建筑、绘画、雕塑的魅力要远远大于文字,且更加直观并富有说服力,他的“史册”乃是用“砖石”写就的文本。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群便是这一方式和风格的集中展现,它们不仅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物资源,还让后世的人得以窥探秦始皇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所有的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在时间的长河中接替繁衍的我们,对过往的历史和值得预期的未来,都会有同样的审美情感,而且必然负有同样重要的责任

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群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富于代表性的载体,而文化则被视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始皇帝陵和兵马俑群的存在表明,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是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肯定以及永不枯竭的审美需求和创造欲。因而文化遗产融于历史却意指未来,它向文明延续不断提供参照和灵感,它还将以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抹去民族与国家的界限。秦俑博物馆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文化遗产内涵的探寻与发掘,力图构筑一方文化交流的平台。

三十年来,秦始皇陵与兵马俑群始终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带去无与伦比的审美享受和心灵震撼。秦兵马俑还以展览形式出访了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为中华文明的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积极的贡献。多国政要以及民众都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一个拥有伟大历史的国家,一定会创造更为美好的未来。

2009年,秦俑一号坑的第三次考古发掘,又一次使秦始皇陵和秦兵马俑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2010年,建设完工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即将正式开园,人们的视野将进一步拓宽,古老的华章亦将大放异彩。正如哲学家德沙尔特所述“我们如同坐在无数巨人肩膀上的矮子,如果我们比他们看到更多、看得更远,并不是因为我们目光敏锐或身材魁梧,只因为我们被他们巨大的高度托了起来。”这句诞生于十二世纪的著名箴言是在向前人致敬,那种谦卑的姿态也道出了文明延续的秘密所在。而所有的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在时间的长河中接替繁衍的我们,对过往的历史和值得预期的未来,都会有同样的审美情感,而且必然负有同样重要的责任。

(作者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