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边光景一时新

2010-0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荣 特约通讯员 刘晓君 我有话说
刚刚离去的2009年,是山西文化战线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山西文化史上可圈可点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山西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缜密的构想,明晰的目标,可行的措施,曾吸引全国多少人!

这一年,山西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快速,平稳,圆满,是一张满意的答卷!

这一年,山西公布《文化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六大工程”、打造“八大品牌”――人们从文化发展的美妙前景中看到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积极投身文化建设的汪洋大海。

改革如浩荡东风,吹遍山西文化战线的各个角落;改革如“凤凰涅?”,许许多多的文化企业在烈火中新生。

攻坚克难,后来居上,山西文化体制改革跃入全国先进行列!变文化资源优势为商品经济优势,变文化珍品为文化产业,山西迎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春天!

奋力赶超,两年任务一年完

2003年,党中央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继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山西响应党中央号召,首先改革作品创作机制,创作了一大批饮誉全国的文化珍品,但由于未触动体制,山西的改革一度落在全国的后头。

2009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后,山西认真分析山西实际和全国兄弟省市的改革经验,提出了“两步并作一步走,两年任务一年完”的赶超目标。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来山西指导工作。学习刘云山同志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指示,省委对文化体制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文化体制改革不仅能繁荣文化,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更能促进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整体实力。认识提高了,山西自我加压:不仅要如期完成国家规定的2008年、2009年改革任务,还要根据山西实际,大胆革除阻碍改革的一切弊端;文化体制改革不仅宣传部门要抓,各级党委也要作为“一把手工程”狠抓不放。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带头抓文化体制改革。他亲自到文化单位调研,四次主持常委会研究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在他的指导下,省委出台的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不仅对中央规定的改革任务规定了明确的“路线图”、“时间表”,还鼓励各地总体筹划改革任务,提前完成2010年的改革项目。在他的支持下,山西决定将中央决定2010年才进行的文化行政领导体制改革提前到2009年进行。

刚由副省长改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的胡苏平全力抓文化体制改革。她跑遍省直各文化单位和全省11个市宣讲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和途径,并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地和省直文化单位负责人、市县委书记商讨本单位本市县改革的有关事宜。

省委带了头,市县委争上游。省委宣传部又趁热打铁,一方面组织媒体大力宣传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另一方面派督导组每周到省直和各市检查一次,交流汇报一次,在报上公布检查结果一次。党委抓文化体制改革解决了“敢不敢改革”、“愿不愿改革”的问题,宣传部门抓舆论引导、督导检查,解决了“会不会改革”“真改还是假改”的问题。一时,全省出现了“真心实意搞改革”的喜人局面。

倾情相助,排忧解难送一程

文化体制改革,一项重要内容是要让“吃皇粮”的“事业人”变成“找粮吃”的“企业人”,搞文化的人变成经营文化的人。从“吃皇粮”到“找粮吃”,从搞文化到经营文化,不论是“事业人”还是“文化人”,都是一个不小的跨越。

山西的高明在于不仅充分认识这种跨越的难度,因而对转制者的焦虑不安予以理解,而且把为转制者创造更大的用武之地,使转制者得到更多的实惠,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职责。省长王君说,文化界有许多优秀人才,但让他们‘找饭吃’开始不容易,政府要为他们排忧解难,倾情相助送一程!

排忧解难,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助政策:

为减轻转制企业的经济负担,安定离退休人员的心,省政府决定:不仅原离退休人员的工资由财政负担,转制时凡工龄满30年或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且工龄满20年者,内部退养后,其工资也由财政负担。省电影公司原对改制顾虑重重,此政策一出顾虑全消。人民出版社本不在改制范围,为享受此政策也加入改制行列。

鉴于有些文艺院团、影剧院房地产产权不清,省政府有关部门决定,院团影剧院等转制时,其现有的房产、地产可转为经营性用途归企业所有或使用。太原市执行此项政策,仅13家影剧院就增值2多亿元。

为支持转制企业发展文化产业,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为给文化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省委决定趁县市机构改革之机,将县市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合并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并整合三局的执法资源成立由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领导的文化市场综合大队,统一管理文化市场。

上述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改制的积极性。改制任务完成后,省委宣传部向各改制单位调查改制的满意度,数万份问卷中,没一张反对票。

各司其职,共促产业大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升文化的影响力。就山西而言,就是要引导千千万万个文化人文化企业走向文化市场、商品市场,将山西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品、文化商品,变成经济优势,经济效益,从而提升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实力。

山西省委宣传部从文化体制改革之日起就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因而在省委制定文化体制改革方案之时,就邀请有关专家讨论制定了《山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按照《纲要》,山西将实施六大文化工程,打造八大文化品牌,振兴九大文化行业,建设十五个文化大项目。届时,山西将形成“以太原为中心,以北部佛教与边塞文化产业区、中部晋商文化产业区、南部根祖文化产业区、东南部太行文化产业区、沿黄地带黄河文化产业区为纽带”的文化产业新格局。

文化产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文化企业特别是刚刚转制的文化企业。山西出版传媒集团积极编撰《三晋文库》,决心让晋版图书走出国门,赢得更大的效益。太原文广集团积极扩大有线电视网的覆盖面。清徐县嫦娥晋剧团倾力打造戏剧品牌,去年排演的大型历史剧《龙兴晋阳》前不久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山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波说,宣传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时有许多考虑,其中一个重要考虑是用《纲要》引导企业,特别是刚刚转制下海的文化企业,使每一个企业特别是刚刚改制的文化企业,都能融入全省文化工作的总盘子,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盘子。

党委指方向而不包办,企业看风向而自划船,山西的文化产业,进入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