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亲近自然 返璞归真

2010-02-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童怀 王小润 我有话说

垦丁公园自然风光本报记者童怀摄

滋润着些微的细雨,骑着自行车穿行于田野和宁静的乡村道上,身边

是刚刚收获了番荔枝(又叫僧伽)后的田园,挺拔的槟榔树稍上是飘浮烟云中隐约的山影……尽管已是冬季,但清冽的空气中依然散逸着一股泥土的芳香和绿色气息。在导游诙谐而不失幽默的提示下,大家纵行横躺在乡间的马路上,闭上眼睛感受着自然的空灵,都市的喧嚣和烦恼在这宁谧的天籁中消融……

这是记者不久前随团参访台湾时,在东部花莲的乡间体验亲近自然感受民风深度游的一个场景。

随着实现“三通”和两岸关系日趋改善,大陆赴台旅游这些年来不断升温热络,记者在台湾参访期间,所见旅游团队绝大多数来自大陆。据统计,近期实际赴台游的人数已经突破台湾方面限定的每天3000人的上限,很大程度上繁荣了台湾旅游和消费市场,但同时也给传统的旅游线路接待能力与服务品质的带来很大压力。台北、阿里山、日月潭……这些宝岛台湾传统的具有标志性的旅游景点,据称现在已人满为患。

而在台湾中部的中央山脉和东岸,宜兰、桃园、花莲、台东、屏东一线,由于历史原因,聚集着台湾原住民各族群,至今仍然保持着各自浓郁的族群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太平洋海岸襟岬风光与纵贯全岛雨林山脉组成的纯净山海――这些,构成了人文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风情。

近年来,台湾旅游部门着力在深度游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以地域民俗风情与东海岸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深度游。所谓深度游,用当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理想的度假,是停留不是奔波,是散步不是赶路,是一种人文闲在的体验――让人们在与自然和原生态的亲近中,回归天真,感受自然。台湾东部地区旅游规划与布局,就是力图体现这样一种自然与人和谐沟通的境界:在宜兰,面向太平洋的海岬,漫步于芒花摇曳的小径,坐看日出潮落云舟影鸥翔;在花莲,荡舟于充满异国情调的“理想大地”清溪曲湾间,远眺碧空山色云霞蒸腾;在台东,徘徊于山间民舍木屋前,倾听鸟鸣林语和布农人的山歌;在屏东,台湾本岛最南端的垦丁,感受羊角树、珊瑚礁、棕榈树组成的南国风情……

其实,单纯就风光和民俗而言,台湾宝岛旅游资源固然独特别具风情,其深度游的理念似乎也成旅游界的一个共识。但就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多样性来看,祖国大陆则更丰富。随着大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内地以休闲为主题的旅游方式也日益普及,开始告别“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方式,乡村游、主题游、体验游正方兴未艾。但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式的旅游和经营模式:乡村游常常成为吃农家饭,而体验式旅游也往往是采摘。如何在人们休闲旅游中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共语的氛围,似乎还需要在提高旅游品质上下工夫,在深度上下工夫,在精细上下工夫,进而将文化和自然旅游提升为一种新的旅游文化。

让人们在旅游的休闲中亲近自然,感恩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也许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花莲理想大地休闲中心一景

太鲁阁原住居民布农人木屋客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