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10-03-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我国家庭代际关系新走向

关颖在《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代际关系发生了多方面改变:在价值取向上,追求独立、平等与和谐;在亲子互动中,独生子女家庭突出体现了“下一代为重”;在代际交流中,父辈抚养付出与子辈赡养回报不平衡

;文化反哺成为亲子传承的新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老龄化社会养老矛盾是代际关系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地方综合年鉴贵在综合

刘功昭在《中国地方志》201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目前地方综合年鉴存在着有用资料大量缺失的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综合工作不到位。针对这一状况,应在五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强化对年鉴资料综合加工的责任意识,克服任务观点,纠正从组稿到编纂过程中的随意性;二是建立约束管理机制;三是加强队伍培训;四是解决志鉴统筹运作的问题;五是多举办一些专题研讨活动。

构建当代中国哲学新形态

叶险明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开展当代中国哲学各研究领域间的对话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各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正确回应时代问题的挑战,建构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哲学新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路径。要沿着这条路径行进,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当代中国哲学必须打破“西方中心论”的束缚,否则其他条件就难以发育起来。

马克思的历史进步观

孟凡杰在《岭南学刊》201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进步观是对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理性主义历史进步观的根本性变革,其变革的标志在于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从抽象的人或直观的人角度来理解和阐释人类历史的进程。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历史的进步历程和揭示进步的规律时,以现实的人当作思考、探究社会历史之谜的前提和出发点。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衣俊卿在《求是学刊》201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欧国家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流派。其历史大体上分为两个时期:20世纪50-70年代,包括南斯拉夫实践派、布达佩斯学派以及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新马克思主义;70年代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个体融入到西方学术界,但其学术创作仍然有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烙印。

基因与文化

孔宪铎、王登峰在《东岳论坛》2010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人世间的诸多文化现象,都有基因的足迹。人和动物的社会

行为有着共同的来源――基因。人的基因,与他们的社会行为或文化习俗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基因主导的语言和笑有其文化,基因主导的食和色有其文化,基因主导的味觉、视觉和听觉也有其文化。基因与文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基因创造了文化,也是文化启动了基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