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打造

2010-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丰捷 我有话说

●高等教育总规模将从 2900 多万增加到3550 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4.2%提高到4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从不到10%提高到20%

“一考定终身”的痛惜何时能够终止?大学头顶上尴尬的行政级别怎样摘下?钱学森先生急盼

的拔尖创新人才能否真地“冒”出来?曾经在改革开放30年间领风气之先,创下辉煌业绩的中国高等教育,今天迈上新的历史平台,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等待我们作出积极回应。

“未来10年,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跃升至2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高端人力资源开发将达到全球范围内前1/3的水平;”

“未来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将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质量为重点,这表明,2020年前高等教育将进入发展理念战略性转变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质量的新阶段。”

《规划纲要》描绘的高等教育未来振奋人心。3月2日,教育部围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的有关内容,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与会专家及教育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规划纲要》在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2020年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重要思路,如果组织领导和措施配套能够很好到位,相信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定会沿着科学发展道路再创新辉煌。

关键词:高考改革

《规划纲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和创新人才培养。

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考改革永远是说不完的公共话题。

高考关系千家万户,其辐射面广、影响力强、关注度高,为此,纲要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战略专题组组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语气肯定地说,“高考问题是这次改革中的重要议题”,他说,这次高考改革有一个总体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从制度设计上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按照谈松华的解释,分类考试是指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办法,比如,本科院校实行全国统一考试,高职高专院校由各省组织考试招生,高水平大学可以另外加试。同时,考试上也不是一年只有一次,有的科目一年可以进行多次考试,给考生多次机会。

综合评价是指除了考试分数是对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外,还要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中学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谈松华说,这两项实际上是对学生更全面的评价,到条件成熟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将会作为选拔学生的依据之一。

多元录取则是指录取的基本原则是择优录取,同时高校逐步扩大自主录取的比例,可以推荐录取,可以定向录取,还可以破格录取,谈松华说,这样就可以招来不同才能的学生,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可以突破我们现在高考招生制度对学生评价的局限。

高考改革剑在弦上,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建国今天以三句话对此加以说明:第一,高考制度要坚持,因为高考是保障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制度,必须坚持。第二,高考必须改革,主要是高考内容和形式必须改革。第三,高考改革必须积极稳妥渐进式地前进。王建国说,“高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高考又紧密联系到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稍有不慎就会对其产生不良的冲击,所以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还要渐进式的推进。

王建国同时表示,高考制度的改革,会随着《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一项一项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但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多元录取的模式必须建立在一个重要的政策保障的基础之上――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建立起诚信的体系,必须使我们的这种多元录取沿着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关键词:高校行政化

《规划纲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大学,行政级别,这两个原本没有多大关系的字眼至今让多少学人感到荒唐却又因之苦恼。一位学术卓越的著名大学副校长,因为不具备正局级身份而在某次传达中央精神的会议上如坐针毡,这次经历让他痛感改变高校行政化管理的紧迫性。

“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必须做!”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成员、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肯定地说,“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达到‘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怎么做?张力提出:“先立后破,不立不破”,他说,“立”就是要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破”就是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包括学校内部的,还包括政府怎么管学校的行政化的倾向。什么时候做?张力说,从容易的地方做起,逐步向难点推进。所以试点先行,先从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这是国家的既定方针。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规划纲要》: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呼唤,举国期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今天表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也是多样化的。同时在原有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要继续进行探索,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深化改革。

张大良说,这次《规划纲要》文本已经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所以,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形势下,应该很好抓住《规划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这个有利时机。

“这个提升工程讲了一句话,就是实施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我想这个计划分两个部分”,张大良说,第一部分,在基础学科方面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我们想这一部分将按照少而精、高层次、国际化的原则来培养。张大良为此透露说,已经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做了筹备工作,选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十多所大学的数、理、化、计算机、生五个学科率先进行试点,希望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

张大良进一步提出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是在七个方面抓改革:一是在学生的遴选方面,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的潜质,实行动态统筹机制、自由选择专业的机制,将最优秀的学生选入到培养计划当中。二是教师的配备,我们要安排高水平的专家学者来担任专业的导师和授课老师,聘请海外知名学者主持和参与教学。三是培养模式,要突出个性化的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改革,让学生有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参加科学研究的项目训练,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志向更加远大,心态也要平和,德才兼备,成为未来的一流的学者和世界一流的科学家。”

“四是营造氛围”,张大良说,这个氛围就是要通过世界级的科学家的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平等交流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愿望。五是制度上要创新,学生管理实行导师制和班级管理相结合,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等制度。六是条件方面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试验教学试验中心等等,都要向参与这个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的支持,包括经费、条件、空间的支持。七是国际合作,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将学生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利用国外的条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尽快地融入学科领域或者是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群体中去。

张大良接着说,在这个计划中,还有一个是应用学科的拔尖人才培养问题。他说,关于应用学科培养拔尖人才,要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结合起来,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同时培养少而精的拔尖创新人才。张大良透露,目前正在研究筹备启动未来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