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守望东海安宁

2010-03-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钟魁润 通讯员 刘江梅 陆文强 我有话说

入伍30年,他从军校学员成为我军某新型雷达的首席专家;虽长年坚守基层一线,他却改变着我海军信息不对称的战场态势――

东海舰队某观通旅总工程师方锋,身居狭小方仓,将数百公里外的海空目标悉收眼底,日日守望着东

海的安宁。

只为看得更远听得更准

观通部队属于信息保障部队,是时刻守护祖国海空的第一道“警戒线”。

2001年新春的爆竹声尚未散尽,上级便把率队参加新型雷达培训的任务交给方锋。面对首次谋面的新型雷达,方锋一边学习《频率合成》、《信号处理》等基础课程,一边当助教。短短3个月,方锋带领队员完成了一年才能完成的专业学习量。为了让祖国海空的雷达看得更远、听得更准,方锋铺盖一卷,搬进装备新型雷达的某观通站。夏日的阳光异常毒辣,外场架设雷达天线的施工人员不得不轮班作业,而方锋在雷达阵地一呆就是几个小时。他在机器方舱里跪着、趴着、蹲着,把所有的电路走向和模块连接检测了一遍,成为全旅出名的“活电路”。一次,雷达出现故障,陪同方锋一同检查的助理工程师柳超发现自己忘记携带电路图表,准备回头去取,被方锋拉住。方锋打开机柜查找故障,数百个芯片模块哪些地方容易出现故障、哪些地方与实际的电路图有出入,他均了然于胸,设计电路图只是他的“参照读物”。

新型雷达重新开机启动需要一段时间,系统设计性能并没有快速开关机的方案。方锋一听就急了:“哪怕一分钟也有可能贻误战机,平时可能发生漏情!”他立即成立攻关小组制定方案、论证试验,将一套快速放电装置“嫁接”到系统中,大大缩短了重新开机的间隔时间。据统计,新型雷达从安装到交付使用,方锋累计提出改进意见130多条、研究出多项电路模块修复方案,使新型雷达装备性能逐步优化。

编织起硕大的天网

1979年方锋参加高考,从小就对军事科技情有独钟的方锋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军事院校,并如愿被雷达专业录取。毕业那年,一直看好方锋的系主任推荐他去当军代表,方锋对系主任说:“还是让我去一线捣鼓雷达吧!”

方锋在雷达修理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曾连续两年荣立三等功。1996年,方锋凭着过硬的专长被任命为雷达修理所所长,但不久他便辞去所长职务,重回技术岗位。面对许多人的劝阻和不解,方锋说:“我喜欢搞技术研究……”长期超负荷工作,方锋极度疲惫,但只要一提到心爱的雷达,他就亢奋异常,忘了时间,忘了季节交替,忘了家庭和自己。

随着方锋名气越来越大,许多地方电子技术企业向方锋开出高薪聘单,他始终不为所动。方锋掌管新型雷达装备以来,率队排除大小故障1000余次,带出技术骨干40余名,获得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以方锋为代表的新一代雷达人,已经编织起硕大的天网,将海军观通部队的目光引向大洋深处。

凝聚一片璀璨星辰

尽管方锋身怀绝技,但他深深知道,要撑起海军观通“一片天”,必须有大批人才。

旅里分来一批本科生,第二年就有6人考上研究生。让不让这6人去上学,旅领导当时持否定意见。方锋找到旅领导一一说服,最终,这6名同志全部入学。这6人毕业后,均义无反顾地回到部队,成为旅里的技术骨干。

海连着海,山套着山,观通部队所属雷达站都坐落在高山海岛上,每年有一半时间被浓雾笼罩,还会遭受强台风袭击。恶劣的气候条件、偏僻的地理位置,常让新来的官兵惆怅失落。方锋每每主动关心,生活上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学习上教他们快速成才。

新型雷达技术含量高,维修保障困难,而旅里高职技术干部只有方锋一人。方锋任总工程师、旅党委常委后,就着手制订技术干部队伍建设规划。技术干部可兼任行政职务,行政干部必须有专业技术岗位经历;中职技术干部统一住进团职楼,贡献突出的给予提前晋职晋衔……一条条措施实实在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技术干部的关爱。

在任旅党委常委中,没有人资格比方锋老;在技术干部和高级士官队伍中,没有人年龄比方锋大,但他始终谦虚谨慎,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凝聚起一片璀璨的星辰。基层官兵都乐意与他交朋友,有什么话喜欢与他讲,有什么困难喜欢向他反映,有什么意见喜欢向他提。他的“徒弟”,个个都是扎根基层的爱兵模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