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产业 逆势迎春

2010-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冯蕾 李金桀 我有话说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面前,中国的文化体制改革破冰攻坚,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焕发出勃勃生机,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欣喜和希望。

2010年,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刻变革中,中国文化产业必将再次脱颖而出,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亮点――今年“两会”召开之际,部分代表和委员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表示,从去年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到今年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专题研讨班上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论述,表明党和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的深度、落实要有新的力度――这样才能抓住“文化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之一”的历史机遇,迎来文化建设的春天。

文化产业逆势出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近日,湖南首部动画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在全国各院线上映,票房火爆。“这部由湖南宏梦集团与中影集团和嘉信时代联袂打造的动画片,是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文化产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缩影。”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剑飞代表说。

“国际金融危机,国外文化产业界资金普遍短缺,这就给中国文化产品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安徽出版集团王亚非代表捕捉到了中国文化产业的机会。中国首家在海外建立出版基地的安徽出版集团,凭借在精装图书的印刷和制作上的优势,去年并不满足于周边国际市场,又成功进军欧盟市场。

两会特稿・回眸2009

据了解,2009年,逆势“走出去”的还有420多家演出机构,共在境外演出16000多场次,实现演出收入达到7600多万元,是多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功夫传奇》、《中国风》和《云南映象》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台剧,成功进入国际演出市场,有的还打入了国际主流演出市场。“中国主流艺术走出国门,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歌剧院院长刘锡津委员说。

中国文化产品的逆势出击,使曾经严重逆差的中国文化贸易得以好转: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引进与走出去的比例为7:1,引进花7元钱,出去只得1元钱,而2009年这一比例基本上达到了2:1。

2009年,文化产业为中国经济带来了融融暖意――广东、上海、云南、深圳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比重都超过了5%,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2009年,作为第11个产业振兴规划,文化产业迎来了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文化不再只是“搭台”,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昂首登上了经济振兴的“前台”。

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

3月1日,记者采访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瞿弦和委员时,他正在矿区忙着彩排节目。

谈起过去一年,瞿弦和感慨很多:“我们的慰问演出达到了205场,走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21个矿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

瞿弦和委员告诉记者,文化体制改革让这个有着62年历史的“老”剧团有了“新”活力:“原来是一切都靠国家养的事业单位,而现在2/3的收入要靠自创。改革后,剧团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剧目质量明显提高。”

“从党的十七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原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张胜友委员见证着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进程,“尤其是中央提出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更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

从等、靠、要,到主动向市场要效益,转变看似简单,背后其实充满曲折。代表委员们表示,现在的成绩,只是文化体制改革牛刀小试,文化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王亚非代表表示,经营性文化产业要面向市场,要去接受消费者验检,既不能轻视市场,更不必畏惧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580家出版社当中,有80%的出版社已经完成了转体改制,出版业改革已从“攻坚”进入“决胜”阶段;此外,在稳步推进国有电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同时,我国电影院线制、股份制改革也在加快推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产业的新机遇

地处西南的云南,是一个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在文化产业上走出了一条差异化发展的文化强省之路,创造了文化产业的“云南现象”。以著名的《印象丽江》为例,2009年以来,观众总数同比递增200%,成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云南“逆市飘红”的著名文化旅游品牌之一……

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中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对文化产业来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味着新的发展契机。”全国政协常委苏士澍说。有关调查显示,无论是制造业、建筑业还是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新兴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和服务,增加文化附加值,使其重新焕发经济活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这就给文化产业创造了服务性机会。

在苏士澍看来,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在老百姓富裕了,文化需求也多了。“文化产业只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才会有生机和活力。”苏士澍深有感触地说。

2010年初,大片《阿凡达》红遍全球,带给中国文化产业太多的思考和冲击。一部电影创造上亿元甚至几十亿元的票房,早已不是天方夜谭。实际上,去年中国票房过亿元的电影也达10部之多,中影集团的《建国大业》更创造了票房4亿元的“奇迹”。

“这部影片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通过电影产业结构上的创新,运用新的理念创造而成。这也符合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走向。”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级导演陈国星委员说。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