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州亚运火炬形象确定为“潮流”

2010-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梁沐 我有话说

3月3日,广州2010年亚运会火炬传递系列信息发布仪式在亚体文化中心新闻发布厅隆重举行。经过1年多时间的精心设计和筹备,万众期待的火炬形象及火炬传递路线终于公布于众,OCA(亚奥理事会)官员发布了第16届亚运会火炬形象为“潮流”。“潮流”火炬融合水的和谐与火的激情,火炬整体造型挺拔中见灵动。火炬方案整体风格与

本届亚运会徽、运动图标高度统一。

为做好广州亚运会火炬形象的设计工作,确保能设计出具有广州特色、中国文化、亚运精神的火炬形象,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于2009年1月正式启动火炬形象设计征集活动,定向邀约了4家具有丰富设计和研发经验的精英设计团队参与火炬形象设计。经过近5个月的全力设计、反复修改和筛选,4家设计团队选送了数十套设计方案提交亚组委评审。

2009年5月,经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认真评审,确定5套入围作品进入评审阶段,并最终评审出《潮流》和《进取》两把火炬形象作为候选作品。为让更多的群众关注和参与广州亚运会火炬传递,评选出自己喜欢的火炬,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于2009年9月就《潮流》和《进取》两把火炬形象推出了“亚运火炬我选我爱”网络投票活动。在媒体发布票选火炬消息的第一天,亚运官网当天的点击率即达30万人次,创下了亚运官方网站的日点击率纪录。截至活动结束当日,逾60万人次点击票选网页,超过12万人参与投票。据统计,本次活动共有126953人次参与投票,其中支持《潮流》的有90089人次,占总票数的70%,支持《进取》的有36864人次,占总票数的30%。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把投票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结合专家评审意见,最终甄选出了本届亚运会火炬形象《潮流》。

经过“二选一”的投票评选活动,不仅加深了火炬形象在民众心目中的印象,更激起了社会大众对火炬传递的热情和对广州亚运会参与的激情,而网民的点评意见更体现了广大民众的审美追求。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也根据网民的修改意见,对火炬作了适当的调整,从而使《潮流》火炬造型更加精巧灵动,内涵更加丰富。

《潮流》整体造型剔透玲珑,融汇着木棉火红的英雄气与珠江壮阔的岭南情。既折射出广州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定位,即从“海上丝路”的起点到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又寄托了对于广东继续引领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与亚洲人民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的殷切期望。

同时,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路线经过策划团队的反复调研、论证,考虑到广州亚组委与亚奥理事会联合组织了为期一年的“亚洲之路”大型宣传推广活动,覆盖了亚洲37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亚运中国行”宣传推广活动;本着节俭办亚运的原则,经亚奥理事会同意,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广东省内21个地级以上城市传递。

广州亚组委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关渭贞表示,火炬形象及火炬传递路线的揭晓是广州亚运会筹办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顺利拉开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大幕预热加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本次发布会后,火炬传递的其他形象元素将择时陆续发布。

发布会上,广州市邮政局彭以忠副局长现场向广州亚组委赠送了一版7枚的火炬个性化邮票。同时,亚运火炬发布当日,多款精美的火炬纪念邮册、邮折以及以亚运会会徽为主图的个性化邮票等特许集邮品也在全国各大邮政网点同步推出。

  •   平山的故事,为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刻的启示:生命的意义从不在功名利禄的堆砌,也不在波澜壮阔的经历,而在用心感受每个日常瞬间的美好;人生未必需要轰轰烈烈,于平凡之中,照样能寻得属于自己的幸福与诗意。【详细】

      《英歌》在尝试拓宽民俗舞剧的边界,进行深度的传统当代表达,这种勇气是值得肯定的。它可能引发热议,留下强烈的视觉印象,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其对母题的开掘深度和文化元素的融合程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详细】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改革任务,并对文化建设作出专题部署,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提供了全面指引和根本遵循。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经核实,此为固定搭配),贯彻落实全会有关文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精神力量和支撑作用。【详细】

      【详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