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爱国主义:凝聚国民的精神力量

2010-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资料照片

2009年,无疑是新中国历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举国沉浸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巨大喜悦和振奋之中;同时也正是在这一年,全国各族人民在爱国主义热情的巨大感

召下,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

团结就是力量,力量源自热爱。“两会”前夕,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们认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双百”人物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及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庆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了人民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

国庆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平台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困难的一年。越是困难的时刻,越需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越需要高扬爱国主义伟大旗帜,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克时限。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无疑是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平台。”郑州大学副校长张倩红委员说。

60年一甲子,60年旧貌换新颜,新中国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共和国60年的奋斗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

尽管已经过去5个月,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的盛况仍清晰地印在张倩红委员的脑海里。“当从电视上看到威武的受阅部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禁不住热泪盈眶。那种心情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我相信,在那一刻,所有中国人的心目中都充满了自豪、震撼与激动。”

在张倩红委员看来,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对祖国最深厚、最朴素也是最神圣的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去年,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各地各部门都深入开展了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振士气、增强信心、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安徽省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余敏辉代表对记者说,去年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他们学报专门组织开展了一个征文活动。“我真的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些征文的作者有经历过烽火岁月的老人,也有身处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年轻人,征文的内容各异,题材也不尽相同,但每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浓浓爱国之情却每每让我感动不已。”

英模评选:化爱国热情为自觉行动

一个英模就是一座爱国主义的丰碑,一个榜样就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凝聚民心,同样离不开榜样的力量。

“爱国主义不是形式,更不是口号,应当紧密联系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学习工作之中,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培养深厚的爱国情感。英模和典型的评选就是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群众身边的事例说话,从而在无形中影响人们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实际工作的自觉行动。”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龚建明委员认为。

广泛的参与度,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巨大爱国热情。2009年,在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社会群众投票阶段,群众参与投票总数近1亿。这每一张选票,都表达了对英雄模范的崇敬,都凝聚着对人生价值的思考,都寄托着对伟大祖国的美好祝福。

一位道德模范,一本美德活教材。“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都是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先进人物,他们既很普通,又不平凡,他们的模范事迹人们看得见,学得来。实际上,我认为哪些人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众在投票评选道德模范时,可以从这些‘平民英雄’的事迹中得到启发,受到震撼。因此,公众积极参加评选,就能够使更多的人在这项活动中深入思考,接受教育。”张倩红委员说。

“道德模范的评选是个持续的过程,它对于深入持久地运用榜样的力量,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深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认同,激发人民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热情,凝聚全体人民的力量,同心同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龚建明委员深有感触地认为,对英模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这些活动上,而是应当成为一种持续的状态。他们爱国爱家,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不断地传递下去。

传统节日: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独特载体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除了国庆盛典这样的特殊时刻和“双百”人物、道德模范这样的特殊评选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一个个传统节日同样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载体。

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幸福平安、家国兴旺;清明节――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端午节――热爱祖国、求索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秋节――团结团圆、喜庆丰收;重阳节――尊老敬老、孝亲爱老……不同的节日,不同的主题,浓厚的民族传统氛围却是一样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委员表示,传统节日是我国重要的文化标志和象征。普天同庆的节日,是萌发和强化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特有形式。传统节日作为文化符号,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和文化血脉,成为中华民族认同标志和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

“‘每逢佳节倍思亲’,说明传统节日在维系亲情、族情、国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乡土情结和亲情情结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爱国主义,是凝聚十几亿中华儿女强大的精神粘合剂,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何星亮委员说。

“以前,不少年轻人都以过‘洋节’为时髦,各类洋节大行其道。近年来,随着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之后,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也明显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也成为年轻一代谈论的话题。”作为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的倡导者之一,龚建明委员表达了他对这些变化的欣喜之情。

他以刚刚度过的春节为例,无论海内还是海外,传统节日文化吸引了10多亿中华儿女广泛参与和共享。世界各国举行的春节民俗活动,为海外华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华人认同中华文化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何星亮委员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认为,传统节日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承载与传递着国家的文化传统,使它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得已延续和强化。年轻一代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和亲身参与中理解、认同和接受传统。“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传统节日,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这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传给我们的子孙,代代相传,使中华文化永葆特色。”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