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五角大楼枪击案余音未了 美媒担心网络助长极端思想

2010-03-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余晓葵 我有话说

4日傍晚,36岁的白人男子约翰・比德尔在华盛顿五角大楼入口向警卫开枪,造成两名警员受伤,自己则重伤不治,于当晚身亡。

这起枪击案虽未造成大规模伤亡,警方也基本排除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的干系,但因其发生在曾经受伤的五角大楼,加之最近出自美国公民的“独狼式”暴力袭击不断,美国媒体和公众对此案的关注非同

一般。

除了评估五角大楼的防卫措施包括涉案警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媒体对案件的探讨集中在比德尔的作案动机及其社会根源上。

虽然比德尔曾被诊断患有“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并长期使用大麻,美国媒体仍然认为,这是一起发泄对政府不满的袭击事件。这也是最近四个月来第三起反政府袭击事件。4个月前,一名不满政府伊拉克战争政策的军官在得克萨斯州胡德堡基地开枪滥射,造成10多人死亡;上个月,一名不满政府税收政策的男子驾驶小型飞机撞毁国税局位于得州奥斯汀的办公大楼。远溯至去年6月,一个80多岁的老牌白人至上主义者曾在华盛顿大屠杀纪念馆开枪行凶。

在这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可能各不相同。得州飞机撞楼案凶嫌主要受反税运动的影响,比德尔的反政府观点更多出于自由主义思想,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将个人的“不幸”与政府代表的“邪恶力量”联系在一起。对比德尔这样“无权无势”的人来说,华盛顿的联邦政府机构就是“权力的终极象征”,因而是最理想的攻击目标。

有学者认为,比德尔案件说明,反政府思潮正在助长包括右翼民兵组织在内的美国国内极端势力。美国“南部贫困法律中心”最近发布的报告称,奥巴马掌政以来,右翼极端组织增加了近两倍半,从149个发展到512个,其中包括127个民兵组织。所幸,极端势力袭击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有所下降。而另据有关机构调查,在相关暴力事件中,45%受白人至上主义、新纳粹、反移民及其他种族主义思想影响,15%的暴力事件受极端反政府主义思想影响。

《华盛顿邮报》等媒体的报道还特别指出,比德尔等人的极端思想,可能受到互联网的强烈影响。“同道中人”在网上的交流,往往印证和放大了他们的极端想法。而受经济衰退、失业率及联邦赤字等问题影响,当今网络社区对反政府情绪的推波助澜比前些年更甚。在网络论坛,甚至是主流电台、电视台的“脱口秀”节目中,一些人或许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点击率和收视率而散播一些毫无根据的“阴谋论”,难免有人对这些言论信以为真,还有少数人甚至愿意为此付诸行动。

拥有物理学学士学位、擅长电脑技术的比德尔留下了很多网络痕迹。在一份音频声明中,他表示,自1963年肯尼迪总统遇刺以来,美国一直在被“政变体制”所操纵,他们可能是“9・11”恐怖袭击和伊拉克战争的幕后元凶。

在被民主、共和两党争斗“毒化”的美国国内政治气氛中,奥巴马政府对国内极端主义势力的表态非常谨慎,一反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铁血”。美国土安全部因为在去年的一份专题报告中将退伍老兵列为右翼极端势力的招募对象,受到了保守主义势力的强烈反击。部长纳波利塔诺后来还为此道歉,并特别澄清“奥巴马政府决不会监控思想和政治信仰”。此次,白宫仅对媒体指出,最近两起袭击事件的嫌凶虽对政府有抱怨,但似乎未针对奥巴马总统本人。

(本报华盛顿3月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