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一线人才”

2010-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杨政 我有话说

为了更好地了解俄罗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情况,记者日前采访了俄罗斯国立旅游和服务大学校长亚力山大・阿列克谢耶维奇・费杜林。

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

据费杜林校长介绍,2007年6月9日,经俄罗斯政府批准,俄罗斯国立旅游和服务大学正式成立。其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手工业合作社

高级学校,1961年曾更名为莫斯科地方工业工艺学院,1999年又更名为莫斯科国立服务大学。

经过50多年的历史变迁,该校现在已成为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旅游和服务专业大学。该大学共设9个系、两个附属专科学校以及分布在俄全国各地的16个分校。学生总人数约5万多,其中还包括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建校以来,共培养了25万余名各类人才,其中有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俄大型旅游和服务公司的负责人、时装、设计和美容业的大师级人物。

费杜林告诉记者,俄高等旅游专业教育起步较晚,1986年国家才提出为旅游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问题。这与当时的政治变化有关。那时,苏联人刚开始大规模出国旅游,苏联国内的旅游市场也开始向世界开放。一时间,成立了许多旅游公司,但旅游专门人才奇缺。2000年,国家颁布了由俄教育部和俄旅游部共同制定的旅游和服务高等教育标准体系。

费杜林说:“我们大学不培养旅游业的理论研究者,学生可接受良好的旅游专业知识教育,其中实践课时占相当比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最近我们又修订了培养标准体系,现在我们正就学制问题进行讨论,我个人认为,旅游专业有四年足够了,如果学生还想深造,可再报考研究生。我知道中国的旅游专业高校学制是四年,其中两年学习,两年实践,这很好,我们也应该走这条路。”

在谈到学生毕业分配问题时,费杜林说,在俄罗斯,国家早就不包分配了,我们主要靠组织学生实习来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学校还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就业,一边学习,一边工作,这主要指那些函授生。我们和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不少学生属于定向培养,让用人单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就可直接与未来的员工见面并进行考察,这一实习体系对学生就业很有好处。但也不能说这一体系完全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在还不能保证所有毕业生都能找到称心的工作,也还存在所用非所学的现象。

突出行业特色在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费杜林说,在当今俄罗斯,旅游专业对许多中学毕业生有很大吸引力,他们踊跃报考俄国立旅游和服务大学,遗憾的是,他们对学校并不十分了解,不知道旅游专业是怎么一回事。以为旅游专业就是阳光、沙滩……其实旅游专业人才的责任是让大自然更美,让旅游者的心情更愉快。

旅游专业现在俄罗斯很“红火”,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费杜林教授说,目前在俄罗斯,有400多所高校都增设了旅游服务专业,以此来招揽更多的考生。这样做是错误的,造成了高校旅游专业过多过滥,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能看市场有巨大需求,各校就蜂拥而上。问题在于,各校都明白,能招到更多的学生,其中包括自费生,对高校来说是获得政府更多财政拨款和计划外收入的“滚滚财源”。

费杜林认为,由于不少院校过于看重经济效益,缺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没有保证,所学非所用现象十分严重:男生大学毕业当司机,女生大学毕业当饭店服务员。他说,最近,我们提出了建立再教育再培训中心的构想,即培养市场最需要的一线人才。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我们的想法得到了教育部的全力支持,给我们下拨了专项资金。2012年,在俄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将举行亚太经合组织峰会,2014年,将在俄南部城市索契举行冬奥会,我们决心以此为契机,抓住这两项重大活动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机会,大力发展旅游和服务人才的培养。我们接受了俄政府下达的84项专门计划,一方面大力培养专门师资,一方面大力培养市场急需的一线人才,也包括对失业成年人的上岗再培训工程。其优势在于投入少,见效快。主要通过实习单位来进行教学,许多宾馆、饭店和旅游景点非常愿意与我们合作,主动免费提供教学场所,欢迎组织学生实习。此外,我们还与法国、奥地利、荷兰和德国的同行开展国际合作,共同举办各类培训班,聘请外国专家前来教学。我们计划在今年6月举办一个教师短期培训班。我们事先精心挑选参训教师,希望他们学成后能成为再培训的中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培训链,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为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和索契冬奥会输送大量优秀旅游服务专业人才。

费杜林介绍说,近年来,俄国内出现了“考生荒”,中学毕业生太少,许多高校不得不减少招生量。这首先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初,俄经济濒临崩溃,生育率大幅下降。其次是,现在高校间建立了公正的竞争机制,在国家下拨充足教育经费和计划外招生完全放开的情况下,教育质量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学生都愿意选择重点高校学习。(本报莫斯科3月19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